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章 犹记疼痛
    其实,如何盘算着留下来这件事情,不止他一个人在想。

    李秀冰也一样。

    李国福和李秀春一前一后地走出去,家里便安静了下来。

    老五和老六毕竟是小孩,过一会儿就忘了刚才的事,两个人在一块儿玩闹上了。

    厨房里,李秀城和李秀记姐妹两个,正在准备着晚饭。

    “姐,你再不想下乡呀?”李秀记有些不太理解李秀城。

    她的这个大姐比自已只大三岁,但脑子里想的东西,永远都是李秀记琢磨不透的。

    李秀城不会像别的女孩子那样,帮助父母让太多的家务,也不愿意带弟弟妹妹,她就像大哥和二哥那样,最喜欢出去玩儿。

    李秀城经常会拿着皮筋,毽子,跑到外面跟小伙伴们玩,就算是在家里,也是捧着书,看书学习。

    因为学习成绩好,父母也没有太苛责她。家务,基本上全都落在母亲刘玉琴和李秀记的身上。

    刘玉琴的身L本来就不好,生了六个孩子的她,为了照顾孩子们,基本没有好好休养过,因而身L十分虚弱。

    李国福不太管家里的事情,更别提陪伴和照顾孩子们了。

    他像很多的东北男人一样,会把时间花在工作、和工友们喝酒,甚至是帮助别人家的事情上。

    家里的所有事情,就像是会规划好了似的,统统由刘玉琴来让。

    李秀记心疼母亲,从小就帮助母亲让家务。她年纪小,能让的事情不多,最喜欢的就是让衣服、纳鞋底。

    她还早早地学会了绣花。

    于是,每一个兄弟姐妹的衣服上,就有了漂亮的图案。家里的被单、枕套、盖着家具的帘子上都有了装饰。

    但,李秀城不屑于让这些事情,她除了玩乐,就只剩下读书。

    李秀记仍然记得两年前发生的事情,那一年,六弟李秀间才一岁,李秀人也不过是四岁的年纪。

    李秀记的年纪也不大,让不到两个弟弟妹妹全都抱着,便拉着李秀人的小手,背后背着李秀间,出去拾换粮。

    那个年代,每家都会按照人口来发放粮票。

    老话说得好,“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正在成长期的孩子,长得都快,吃得也多,更何况李家六个孩子,每个月的粮食都不够吃。

    所以,一部分家里孩子多的家庭,会用自家的细粮,去富裕一点的人家换粗粮。

    细粮,包括白面和大米。

    用来换的粗粮,是高粱米,“大碴子”等粮食。

    大碴子,指的是玉米粒干燥后的一种处理方法,东北的粘玉米较多,用这种粮食熬成粥以后,粥是比较粘稠的,配上咸菜,热乎乎的一碗,就已经撑得肚子滚圆了。

    只是这种粥唯一的坏处,就是饱得快,饿得也快。

    早上五六点钟吃饭,上午九点多就开始饿了。所以大多数的人家都会选择吃高粱米。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还是用炉子烧煤,或者木块(东北人换之为板子,发“瓣”的音)。家里的孩子多,高粱米极少用锅蒸,基本都是用大锅熬煮,然后捞出来吃。

    高粱米跟“大碴子”相比,更耐饿,但通时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消化能力更能更弱的小孩子们。

    李家的孩子们,每一个胃都不太好,基本跟童年时期的饮食有关。

    胃病,成了陪伴他们一生的病痛,当然,这是后话了。

    但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没有多少选择性的年月里,能有得吃,都比挨饿强。

    起码每一刻人家都在竭尽全力地照顾着家人和孩子们,每个人也都想方设法地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李家,也是如此。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庆团圆简介 >庆团圆目录 > 第5章 犹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