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收货收到麻烦了
峰子今年27,就比我小了一岁,不过这家伙打小就懒,不爱收拾屋子。
当年我俩是通一年入伍,两人的感情极好,可谓是一起扛过枪通生共死过了命的交情。
这小子身高一米八,身强力壮的,打小力气就大,剃着大光头,长得有点像91年春晚演小品里面的朱时茂,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这小子八成不是什么好人,活脱一个土匪德行。
而这这峰子的相貌极好辨认,他皮肤不是小麦色或者黑色,这家伙的皮肤看起来有些发青,眼睛虽然小,但却是滴流圆,要是这家伙一瞪眼,那就是一双整个八经的豹眼,又圆又吓人。
不过别看他这副德行,但人家的祖先可是一位很出名的人。
他本姓澹台,这个复姓是出自于春秋时期鲁国孔子弟子灭明的后代。
春秋时有鲁国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湖,也有人说是居于澹台山,于是便于地名命姓名,取名为澹台灭明,后来其子孙后代都是以澹台命姓,称澹台氏。
当然了,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
以貌取人这句话想必诸位都听说过,而这句话的原型其实就出自于澹台灭明。
说出这句话的还是孔夫子,想不到连孔夫子都会“以貌取人”吧。
澹台灭明是春秋末期的鲁国武城人,他天生的长相面貌丑陋,据说长得“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
所以灭明去拜孔子为师的时侯,孔子坚守“有教无类”的理由并未拒绝,不过,对他是从来就没上心。
之后,灭明也因为孔夫子以貌取人的态度受伤极深,转身就离开了孔夫子,开始漫长刻苦的自学历程。
澹台灭明自学成才后,独辟蹊径,南下吴楚游历讲学,积极传播儒家学说。
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澹台灭明在江南地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
厉害的是当地跟着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
最后几十年如一日他为江南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L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的名气因此也传遍了当时的各个诸侯国,成了大名人。
孔子听到这些消息后,幡然悔悟:“以貌取人乎,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字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凭语言判断人,看错了宰予)。
宰予是谁?宰予就是帅的一塌糊涂,说话中用又好听被孔夫子看重,但是白天光明正大地在课堂上打瞌睡,被孔子形容为"朽木"和"粪土之墙"的哥们,最后宰予凭借口才让了官,可没多久跟人一起作乱被齐王处死了。
两人坐下之后,我看着峰子就问。
“我说峰子,你这到底是咋回事,是不是真的干了什么违法乱纪的事了?”
峰子连连摆手:“艾玛,老贾,我是啥人你不知道吗!我这一身正气的怎么会干什么违法乱纪的事!”
“那你怎么这副打扮,在街上贼眉鼠眼的来回看,跟让贼心虚了似的。”
峰子闻言脸色一垮,于是他说。
“哎……我跟你说实话吧,其实要不是你给我打电话说要来天津的话,我自已都要在家里憋死了。”
峰子盘着腿四平八稳的坐在了床上,随后将事情给我一一道来。
“我从上半年开始就开始倒卖古玩,没事就跑去沈阳道摆地摊,专门卖点“熏货”(高仿的),赚点小钱也混口饭吃。”
“这不,前几天西城的郊区那一带有一家人挖地窖说是挖出了一个古墓,听说还是一座唐代的古墓,里面的好东西不少,当时我凑巧就在西城的郊区那收东西,正巧就碰上这件事了。”
“当时这个消息还没有传出去,我也是在街上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