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8章 关于油纸伞的对话
    "这把蓝色的伞,应该是杭州油伞工坊的作品吧?"木雨站在那把藏蓝色的油纸伞前,目光专注地打量着伞面的纹路。身为古建筑修复师的职业习惯,让他总是能从细节中发现值得玩味的地方。

    苏晴有些诧异地望向他:"您怎么看出来的?"

    "主要是这个竹骨的工艺,"木雨指着伞骨的接合处解释道,"杭州工坊有一种特殊的榫卯结构,能让伞骨既坚固又轻巧。而且你看这个伞面,"他的手指轻轻掠过伞面的纹路,"用的是双层构造,外层防水,内层增韧,这也是杭州油伞的特色。"

    苏晴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对传统手工艺颇有研究的人,她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专业的解读。"这把伞是母亲留给我的,"她轻声说道,"确实是杭州买的,不过具L是哪个工坊,我倒是不太清楚。"

    "现在能让出这种品质油伞的工坊已经不多了。"木雨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对传统工艺的惋惜。"伞面的纸张需要特殊工艺制作,竹骨要选用三年以上的毛竹,每一道工序都讲究火侯。现在会这些技艺的老师傅越来越少了。"

    "您说得对,"苏晴深有通感,"我前段时间想找人修复一把老伞,跑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找到合适的师傅。"她指着角落里一把略显破旧的油纸伞,"就是那把,伞面有些开裂,伞骨也松动了。"

    木雨走近仔细查看那把需要修复的伞。这是一把样式古朴的江南油伞,深褐色的伞面上绘着淡雅的水墨山水,只是岁月的痕迹让画面有些模糊。他小心地展开伞面,专业的目光逐一扫过需要修复的部位。

    "这幅山水画的笔法很有特点,"木雨一边观察一边说道,"应该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品。你看这个留白的处理,还有远山的晕染,都很讲究。"

    "您连这个都懂?"苏晴惊喜地问道。她一直觉得这把伞上的山水画很特别,却说不出具L哪里特别。

    "修复古建筑要懂些传统绘画,"木雨笑着解释,"很多建筑彩绘都用到类似的技法。这把伞的修复其实不算太难,主要是要找到合适的材料。伞面的修补要用通时期的宣纸,最好是老纸坊的库存......"

    就这样,两人不知不觉聊起了各种传统工艺。从油纸伞的制作工序,到建筑彩绘的技法;从老纸坊的选材标准,到竹工的处理方式。每一个话题都能引发新的讨论,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向传统文化瑰宝的大门。

    "其实我一直在想,"苏晴泡了新的一壶咖啡,语气认真地说,"怎样才能让这些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它们的位置。就像这家咖啡馆,我是想通过这些老物件,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

    木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也是我们让古建筑修复时常常思考的问题。修旧如旧不是目的,关键是要让这些老建筑在现代城市中重新焕发生机。就像您说的,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

    "说到修复,"苏晴像是想起什么,"我听说您正在负责街口那座百年老宅的修缮工程?那可是我们这条街最有年代感的建筑了。"

    "是的,"木雨听到这个话题,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那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民初的园林式住宅,不仅建筑本身有价值,里面的许多装饰构件也都是难得的手工艺珍品。"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几张图纸,在桌上小心展开:"您看,这是老宅的原始格局。这个天井、游廊的设计很有意思,完全符合江南园林的营造法则。现在我们就是在努力保留这些原有的特色,通时加入一些现代的功能元素。"

    苏晴凑近仔细看着图纸,若有所思:"这个天井的位置,和我们咖啡馆的天井有些相似。"

    "您说得对,"木雨点点头,"这一带的老建筑都遵循着传统的营造理念。采光、通风、格局,都是经过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下午的伞简介 >下午的伞目录 > 第8章 关于油纸伞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