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两种世界的缝隙
叶吟萧在村长家的日子,一切看似安然无忧,却在心底涌动着不安。他习惯了每日帮助村长打理院落,替村民们修缮房屋、锄地采草,这些日子过得比流浪时舒适许多。然而,即便如此,他依旧感到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总有一种无形的疏离感在心头挥之不去。
一日清晨,村长的夫人指着桌上整齐的碗筷,轻声叮嘱:“叶小子,吃饭前要向长辈行礼,这是规矩。”她温柔地微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耐心,仿佛是在引导年幼的孩子。
叶吟萧微微一怔,点头表示感谢,但心中却浮现出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受。他记得,在现代的生活中,餐桌上的礼仪并不繁复,家人随意地在餐桌前坐下,或是举杯谈笑,或是悠然自得地低头用餐。而在这里,每一个细小的举动似乎都要遵循古老的规矩,连筷子的拿法、姿势,哪怕坐下的姿态都被严格约束。
自从来到村长家,叶吟萧发现这个家中事事讲究长幼尊卑、秩序分明。吃饭时,村长一声令下,众人方可动筷;聊天时,夫人站在一旁侍立,俨然一副古代淳朴而恭敬的模样。叶吟萧悄悄观察着他们的一言一行,模仿着他们的习惯,渐渐习得了不少礼仪与规矩。他努力地适应,生怕一个不小心便露出异样,引起他人的怀疑。
但心底深处,那对现代生活的怀念却未曾消散。
夜深人静时,他常常一个人坐在窗前,望着漫天星辰,思绪翻飞。他怀念起现代世界的霓虹灯、车水马龙的喧嚣,怀念手机里动听的音乐、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那不拘一格的生活方式。那时的他可以自由自在地穿梭在人群中,无需多想如何行礼,也无需担心言行是否合乎规矩,更不必为一句无心之言惴惴不安。
然而,如今的他却被迫活在一片古老而严格的礼法之下,步步小心,不敢造次。若是在饭桌上多添了一碗饭,或是抬手伸得太远,他都可能被视为无礼而遭到责备。
一天黄昏,阿福走到他身边,踮起脚尖拉了拉他的袖子,小脸上带着孩子的好奇与崇拜。
“叶大哥,你的家乡也和我们一样吗?”阿福的眼睛明亮得像是盛记了星光。
叶吟萧一愣,片刻后缓缓地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神情:“我的家乡……和这里不太一样。”他的声音微弱却带着些微的动情,似乎在试图描述那个他难以表达的地方。
阿福疑惑地歪了歪头,继续追问道:“有什么不通呢?”
叶吟萧微笑着摸了摸阿福的头,不知如何形容这跨越千年的差异,只得含糊其辞地说:“我的家乡很大很大,有高高的楼房,有亮如白昼的路灯,有四轮的马车,却不需要马来拉。”他用简单的词句拼凑出一幅模糊的画面,但他知道,这些话语在阿福耳中不过是匪夷所思的传说罢了。
村长的脚步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叶吟萧连忙正襟危坐,阿福也懂事地安静下来,静静地依偎在他身边。
村长微微点头,看着他,眼中多了几分赞许的目光:“叶小子,你如今也学得有模有样了,倒真像是咱们村里人了。”
叶吟萧微微一笑,感激地拱手致意,心中却有些无奈。他知道,村长的夸奖是真诚的,但这却让他意识到,自已似乎正渐渐地被通化,成为他们眼中的“古代人”。他是该高兴,还是该无奈呢?
他渴望归属感,却也害怕自已会彻底迷失在这个陌生的年代中。
之后的日子里,叶吟萧逐渐适应了村中的生活,也慢慢掌握了礼仪与风俗。然而,每当有人聊起市集上的轶事、某户人家的婚礼时,他心底却不自觉地涌起一股强烈的疏离感。他试图让自已融入,但那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却如影随形,无法摆脱。
一个深秋的早晨,村子里举办了一场传统的丰收祭典。村民们聚集在村头的祠堂前,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