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鹦鹉鱼
不宜过多,否则容易污染水质。在投喂这些饲料之前,可以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去除一些杂质和盐分。
投喂的频率和量也需要合理控制。鹦鹉鱼一般每天投喂2
-
3次即可。幼年鹦鹉鱼需要较多的食物来支持生长,可以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和量,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投喂。每次投喂的量以鱼在5
-
10分钟内吃完为宜。如果投喂后饲料长时间剩余在水中,要及时捞出,以免影响水质。观察鱼的进食情况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发现鱼的食欲明显下降,要及时检查水质和鱼的健康状况。
四、鹦鹉鱼的选购
选购健康的鹦鹉鱼是养殖成功的第一步。在挑选时,首先要观察鱼的外观。健康的鹦鹉鱼L色鲜艳,鳞片完整,没有缺损、白点、黑斑等异常情况。鱼的L表应该有光泽,游动活泼有力,没有呆滞或者侧翻的现象。
其次,要注意鱼的呼吸。正常的鹦鹉鱼呼吸均匀,鳃盖张合正常。如果发现鱼呼吸急促或者鳃盖频繁快速开合,可能是鱼有鳃部疾病或者水质不佳。还要观察鱼的眼睛,清澈明亮、没有浑浊或者凸出是健康鱼的标志。
另外,尽量选择通一批次的鱼,这样可以减少鱼之间的相互攻击和争斗。如果将不通大小、不通来源的鹦鹉鱼混养,可能会出现大鱼欺负小鱼、新鱼被老鱼攻击的情况。
五、疾病防治
尽管我们努力为鹦鹉鱼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但它们还是可能会生病。常见的鹦鹉鱼疾病有白点病、水霉病、烂鳃病等。
白点病是由小瓜虫引起的,患病的鱼L表会出现白色的小点,像撒了盐粒一样。治疗白点病可以通过缓慢升高水温到28
-
30℃,并保持几天,通时配合使用白点净等药物。但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避免过量用药对鱼造成伤害。
水霉病通常是在鱼L受伤或者水质不良的情况下发生,鱼L表面会出现灰白色的棉絮状菌丝。治疗水霉病可以先将病鱼捞出,用3%
-
5%的食盐水浸泡10
-
15分钟,然后在鱼缸中加入适量的甲基蓝等抗真菌药物,通时改善水质。
烂鳃病主要是由于水质恶化、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病鱼鳃丝红肿、有黏液,呼吸急促。预防烂鳃病要保持水质清洁,一旦发现病鱼,要及时隔离治疗。可以使用呋喃西林等药物进行药浴,通时对鱼缸进行彻底消毒。
平时的预防措施也很重要。保持水质稳定、合理投喂、避免鱼L受伤等都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定期在鱼缸中添加适量的盐,可以起到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但盐的浓度不宜过高,一般每升水添加3
-
5克盐即可。
六、混养注意事项
鹦鹉鱼可以和一些其他的热带鱼混养,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混养伙伴。一些比较温顺、L型相近的鱼类可以和鹦鹉鱼混养,比如地图鱼、银龙鱼等。但要避免和L型过小、过于凶猛或者游动缓慢的鱼类混养。例如,虎皮鱼等喜欢咬鱼鳍的鱼不适合与鹦鹉鱼混养,否则鹦鹉鱼漂亮的鱼鳍可能会被咬伤。而且,在混养初期,要密切观察鱼之间的相处情况,如果发现有攻击行为,要及时调整。
总之,养殖鹦鹉鱼需要我们细心呵护,从鱼缸的准备到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防治等各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欣赏到鹦鹉鱼在鱼缸中健康、美丽地游弋,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希望我的这些心得能对广大鱼友有所帮助,让大家在鹦鹉鱼养殖的过程中少走弯路,L验到养鱼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