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5章 捅了菌子窝了


    每年夏天,供销社都要收购优质的大脚菇,鲜的两毛、干的四块一斤。

    大米才两毛钱一斤,一斤活的大脚菇,就可以买一斤大米了!

    不到两个小时,香草的篮子也记了。

    麦冬上瘾了,说脱下衣服还能装。

    香草说:“我们还要去赶场呢。这几天光下雨,不好晒干,只能卖鲜的。”

    再说,太阳当顶,一会儿气温就会很高。

    林子里虽然有无穷的资源,通时也有无尽的危险。

    比如随时窜出来的蛇类,尤其是剧毒的烂草蛇,悄悄地藏在枯枝败叶下,盘成一个圈,跟草木一个颜色。

    人一旦走近,它就飞窜出来袭击。只要咬上,救治不及时的话,会要人命。

    还有马蜂。盆子大的“葫芦包”挂在树上,远远可见倒还好躲开。

    但有的马蜂在土里筑“地葫芦包”,一脚踩上,“轰”地一声,群蜂爆起将人团团围住,形通踩上地雷。

    还有叫“蛇皮蜂”的,在隐蔽的树枝下筑出像蛇一样的条形巢穴,一旦碰上,也是群起而攻之。

    香草说完这些,麦冬就坏坏地笑起来说:“姐姐,还有一种叫‘裤裆蜂’,从裤腿里钻进去,专门蛰屁股呢。”

    “那我们还不快走?”她听见麦冬的肚子“咕咕咕”地叫唤起来。

    俗话说,荞翻山麦打坐,稀饭吃了马上饿。早上的稀饭明显不能填饱正在长身L的麦冬。

    他们得从白云村赶去西河乡赶场,把菌子卖掉。

    这个乡的集市赶“一四七”,今天正好是七月四号。乡镇的场赶得早,散得早,他们还要步行两个小时,去晚了就没人了。

    从白云村到西河,要先走一个小时山路,抵达河边,过晃晃悠悠嘎吱作响的铁索桥,到对岸就上了公路。

    这是境内唯一一条正儿八经的公路,虽然没有铺路面,但却是一条连通川陕两省的交通要道。

    雨季来临,公路上到处都是积水和淤泥。姐弟俩深一脚浅一脚,汗水滴进泥水里,正午时分总算是到了场镇。

    西河乡在秦岭脚下,就像一颗芝麻掉进了土灰里,毫不起眼。

    整个乡人口不过一两千,但辖区面积却大得吓人。

    居民都散落在各个大山里,有的十来户人聚居,有的单家独户,一家人守着几片大山也是常事。

    今天是雨后的第一个大晴天,地里还很松软,没法干活,所以赶场的人挺多。

    香草和麦冬的出现,让原本懒懒散散的场镇,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我的天呢,这两个娃儿捡这么多菌子?”

    “这都是大脚菇,还没开盘呢!值钱得很!”

    有人从麦冬的竹篮里拿起一朵大脚菇,放在鼻尖上嗅了嗅。

    “香着呢。清炒,加大辣椒,放几瓣儿蒜,啧啧啧……”

    麦冬小声问:“你买吗?”

    那人放下菌子,跟着麦冬的脚步,说是等他卖给供销社,不要的就卖给他。

    供销社在中街,最显眼的位置。

    街道沿河而建,左右两排泛旧的木房子,其实这条街不长,用西河乡人的话说,这头搭扑爬,那头捡帽子。

    但它却是重要的场镇,人们开全乡大会,进出坐班车,寄信收信,买肥料买种子和油盐酱醋,卖山货……都在这条街上。

    就是这么一条小小的街道,却是有些老年人一辈子去过最繁华的地方。

    “姐姐,供销社的牌子上,没有写要收菌子啊。”

    麦冬的一句话,顿时让香草担心起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八零年代:靠山吃山捡菌种田简介 >八零年代:靠山吃山捡菌种田目录 > 第5章 捅了菌子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