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7章 保平安
,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更何况这塘报告上朝廷后必定会经魏忠贤手阅。

    只要有他在朝中替我们美言几句,即便有反对的声音也不会产生什么大麻烦。”

    待徐敷奏迅速反应过来,马上拍掌附和道:“末将认为兵备的想法甚是周全,实则旨在助力孙督师及早日平定辽东,旁人怎么讲又何必介意。

    兵备所行之事光明正大,自不必担忧这些闲言碎语。”

    “这……这个嘛……”

    宋献可没有徐敷奏那般热衷,他犹犹豫豫了半天,也没能讲出个子丑寅卯来。

    他以进士身份入仕,虽说和东林党没什么交集,但这为阉宦修建生祠之事,实在令他难以启齿。

    写份略微夸张的塘报倒是无所谓,大家也都习以为常,可要是夸耀魏公公,宋献觉得自己实在是下不了笔。

    在官场上,沉默往往便意味着反对。

    袁崇焕见宋献如此吞吞吐吐,脸上也渐渐浮现出一丝不悦。

    略作干笑之后,便略显尴尬地转换了话题,请宋献谈谈对金启倧所提转运粮草一事的看法。

    “卑职认为金通判的主张很有道理。

    右屯粮草堆积如山且邻近建州,一旦敌军压境,这些物资必定尽归敌手。

    早些处置,实乃明智之举。”

    宋献回答得极为利落。

    袁崇焕沉思良久,才微微摇了摇头:“在觉华岛与右屯储备粮秣,是孙督师筹谋东进的战略要策。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是此刻将右屯粮草分散开来,将来大举进军之时岂不是又要劳神费力?我岂能仅凭一位无名千总的片面之词就动摇督师的大计!”

    “可是大人,一千人马守护数十万石粮食于露天之地,本身就潜藏着极大风险。”

    宋献见袁崇焕并未采纳自己的意见,赶忙再次相劝,“再说,觉华岛距离右屯并不遥远,何不趁机将粮草迁往岛上以求稳妥呢?”

    “往返之间耗费巨大,上哪找那么多壮丁?”

    袁崇焕颇不耐烦地反问。

    “大人细想,黄台吉既然亲自来至宁远,想必已有觊觎宁远之意。

    宁远守兵稀少,大人又无援兵可供调遣,若真发生意外,作为宁远兵备的您定会被牵连其中。

    当下金通判请求运送粮秣,何不顺水推舟以保平安?”

    宋献一番话说罢,袁崇焕陷入了沉思。

    宋献的意思再明显不过——粮食日后会如何并不重要,关键是当有祸患出现时,怎样才能撇清干系。

    金启

    在褒奖魏忠贤之际,袁崇焕也不忘提及自身的功劳,强调正是得益于魏公公的鼎力襄助,他方能达成如此卓著的成绩。

    审视数遍奏章之后,袁崇焕确认其中无任何不妥之处,随即将其密封妥当,准备日后与塘报送出。

    袁崇焕心下颇感得意,有此奏章定会让魏忠贤大悦。

    而战功的塘报,有了魏忠贤作后盾,自不必忧虑他人之诋毁。

    此举既能援助孙承宗,又能使宁远将士受赏,自己晋升亦为应得之事,实可谓多方皆喜。

    袁崇焕撰此奏章之时并未意识到,在为魏忠贤修建生祠的诸地方官员之中,他的这份奏章堪称率先之举。

    按各地申请修建成的时间次序排列,袁崇焕所呈奏章居第九位,实属极为靠前者。

    无论基于何种目的,在魏忠贤及其周围的人眼中,袁崇焕对待修建生祠显然表现得非常积极踊跃。

    袁崇焕刚刚写完奏折,便有人通报总兵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周延州以及游击曹文诏等人前来求见。

    ---

    在前往驿馆的路上,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简介 >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目录 > 第27章 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