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8章 隐公之年尽,隐公十一年
    话说,只见今日,王嘉他想要准备收集一下这些日子里他在学习与做笔录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果不其然啊果不其然,不管是在学习以及其他各行各业,遇到困难与问题,那都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如何解决问题并反思问题,从而实现更大的进步,每个人与每个人之间,方法也许都会有所不同。”

    “我喜欢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记录在我的那小册子以及自制的竹简之中,以便随时都能找到机会,寻求老师解答。”

    “嘿嘿,这是我上学时就留下的习惯啦。”

    “直到上了大学,考上了研究生,跟随着各系教授与导师进行学习、旁听讲座,再到工作的时候。”

    “我也仍然忘不了,要携带着几本空白小册子做笔记。”

    (大笑)“这…应该是形成了‘肌肉记忆’了呢,呵呵…”

    “估计大家在学生时代,也会准备一个或几个方便携带的小本子吧。”

    “只不过…除了记录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错误,应该还会记录其他什么类型的东西,应该是这样。”

    “嘻嘻…反正就是瞎猜的啦,也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此刻,正在整理先前错误与疑惑问题的王嘉,不禁会心一笑,还不时的用手抓了抓自己的头。

    不过,相比于研究近代与现代人的学习习方式,与研究文物出土与保护工作更加“密切相关”的王嘉,反而喜欢研究古人的学习方式。

    “话说,这古人对待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都会是怎么解决的呢?”

    “我想,查阅一下古籍还有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或许能够很好的回答这一点。”

    “呃,其实古人也像现代人一样喜欢将问题记录在特定的地方,以供随时随地都能够参考。”

    “只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录内容载体,也在由石板石碑、丝绸绢布、竹简纸张这些古老载体,向电子荧幕等富有现代科技与未来感的新型载体转变啊。”

    想到这儿,只见王嘉这小子,现在又联想到了其他的一系列内容。

    “不过话又说回来,除了这做笔记这类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传统艺能’。”

    “古人解决问题,似乎都更倾向于向老师呀、或者先生呀什么之类的前辈与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请求解答。”

    “嗯…我想的没错,之前我就曾读过好几本有关于讲述老师与学生间交流、答疑解惑等方面的书籍。”

    “尤其是那《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还有《师说》等内容中,就对这有关师生交流,答疑解惑的场景与方法,做了很详细的论述。”

    “只是…我有点不敢相信,在那个时代,在学宫书塾中,老师和学生讨论一个问题,有的时候竟然能讨论一天,甚至是好几天。”

    想到这儿没多久,王嘉的脑海中又浮现了什么内容。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诸如稷下学宫等着名的学府里。先秦不同思想家的思想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有的也会为一个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吸收并运用别人的观念,并且就此展开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而那跨越大洋彼岸的古希腊以及其他国家的学院与学派。那里的老师和学生,在闲暇之余,也会因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表相与本质、哲理与思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很长时间的辩论吧。”

    “这一点,倒是和后世的茶室与聊天室、以及大学答辩等场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可是光我在这盲目联想推测可不行,我还得去问一问我的老师左丘明先生。”

    “他作为当时之人,也肯定经历过那个场景。”

    “如果询问他这些内容的话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左传游记简介 >左传游记目录 > 第18章 隐公之年尽,隐公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