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0章 布施粟米粥,桓公第二年


    面对杞侯被迫称臣的局面,王嘉没有其他的话说。

    他,只是说了两个字。

    “活该!”

    后来,鲁桓公与戎国在唐这个地方结盟,是为了重修过去的友好关系。

    王嘉呢,对此也是这么认为。

    “只有能一同干大事,也能够长期合作的,才能被称作真正的‘合作伙伴’。”

    冬天的时候,鲁桓公,他从唐地回来了。

    对于这件事情,《春秋》中记载。

    这件事情,是由于后来祭告了宗庙。

    回来的时候,这鲁桓公祭告了宗庙,邀请群臣宴饮,并互相劝酒,在竹简册子上记录功勋。

    这么做,是合乎周礼的。

    单独与一个国家会面,无论是我去还是他来,其实都会记载相会的地点,表示互相谦让,是不设会主的意见的。

    自这三个国以上,那么前去参加,便记载相会地点。

    别国到来的时候,仅仅只会记载会见,这是盟主已定的会见。

    起初的时候,晋穆侯的夫人姜氏,她在条地战役时生下了太子,给他取名为仇。

    这仇的弟弟,是在千亩战役的时候生下来的,取名为成师。

    师服这个人,对这件事评价说。

    “奇了怪了,国君这样为了自己的儿子取名,我还是第一次碰见!”

    “命名是用来表示道义,道义产生礼仪,礼仪体现出政事,政事用来端正人民。”

    “所以政事成功而人民服从。反之就发生动乱。”

    “好的配偶叫妃,不好的配偶叫仇,这是古代的名称。”

    “如今的君王,给自己的太子取名为仇,他的弟弟偏偏却叫做成师,这已经是开始预兆动乱了,做哥哥的恐怕要衰颓了!”

    王嘉,对于这件事情,也有自己的理解。

    “一个国家兴盛和衰落,往往会有其标志性的事件。”

    “然而,有些时候,这个标志性的事件并不会十分的明显突出。”

    “其实,在平常一些毫不起眼的细节里,都可以窥探见一个事物的兴衰与生亡。”

    “至于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就要依靠主体,结合时事,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我在鲁惠公二十四年的时候,晋国就开始内乱了。

    因为这件事情,把桓叔封在了曲沃。

    靖侯的孙子栾宾辅佐他。

    对于这件事情,师服说道。

    “我听说国家的建立,根本大而枝叶小,因此才能巩固。”

    “所以说,周天子建立诸侯国,诸侯设立卿大夫家,卿大夫家设立侧室。”

    “大夫设有贰宗,士有子弟充当仆隶,平民、工匠、商人各有亲属都有依次而下的等级。”

    “因此,百姓心甘情愿的侍奉上级。”

    “下级对上级,也没有什么非分的冀望。”

    “如今的晋国,只是甸服中的侯国,却又另外建立国家。”

    “如此看来,他的根本已经衰弱了。”

    “这个样子继续下去的话,又怎么能够长久呢?”

    王嘉,他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说:

    “要小看了每一个小的枝叶与分叉,正是有了他们的不断汇聚且有序的排列组合,才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

    “而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想要繁荣昌盛,必定离不开每一个国家之中的人。”

    “而国家这个‘大家庭’的组成,自然也离不开每一个‘小家庭’。”

    “强大的背后往往是基于不断的积累,由量变达到质变。”

    “所以如果把人民群众之间的分工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左传游记简介 >左传游记目录 > 第20章 布施粟米粥,桓公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