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78章 讨刘继隆制


    厝本见状作揖应下,随后带人退出了故桃关牙门,乘马往汶山赶去。

    两个时辰后,高骈率领的西川大军兵临故桃关下,比尚铎罗想的还要快些。

    得知消息,尚铎罗身披甲胄,登上了故桃关的马道,来到了城门楼前。

    城墙上,标有“唐”、“尚”等字的旌旗猎猎作响,其中包含了三辰旗和五色旗、陇右都护府旌旗等等。

    即便已经被朝廷定义为叛军,但陇右依旧悬挂代表大唐的旌旗,这让城外的西川大军感到奇怪。

    “直娘贼的,这刘继隆还有脸皮挂朝廷的旌旗?”

    “待城池攻下来,倒是省去了更换旌旗的手段!”

    在西川大军忙碌扎营的同时,高骈亲率将领们靠近故桃关,在关隘三百余步外驻足观看故桃关情况。

    张璘、梁缵二人骂骂咧咧,高骈眯着眼睛观察故桃关。

    不得不说,陇右的筑城手段确实老道,也更舍得花钱。

    故桃关经过修筑后,不仅肉眼可见的更为墩厚,甚至都高大了些许。

    “至少三丈高,四丈厚,还是垒砌石块而成,极难攻克。”

    王重任被高骈留在了成都府,鲁褥月被派坐镇大渡河,索勋则是被派往了石泉进攻。

    如今高骈麾下将领,除了张璘、梁缵外,便只剩下蔺茹真将了。

    上次与陇右交锋时,他们这群人大多都二十八九,三十五六。

    而今十余年过去,高骈已经四十五岁,张璘等人也纷纷在四十岁左右。

    饶是如此,再遇陇右军时,众人却依旧雄心壮志。

    “节帅何必担心,刘继隆兵马不多,又被王式所牵制,我等想要攻破故桃关虽不容易,却也不难。”

    “明日百余台投石机摆在阵前,管它如何坚固,便不信强攻之下,还能如此岿然不动!”

    张璘的话赢得众人颔首,高骈却还是略微担忧,回头询问道:“灌口关的守备不可松懈,若是刘继隆率军突入蜀中,截断我军后路,那便功亏一篑了!”

    “节帅放心,都已经安排好了,这次必不会再让刘继隆逞凶!”

    梁缵这般说着,高骈见状满意颔首,随后调转马头与诸将回到了故桃关三里外的三军处,专心布置起了营盘。

    与此同时,故桃关上的尚铎罗也目送高骈等人离去,转头看向了马道上的陇右将士。

    他们大多在二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每个人都在五尺六寸(174)左右,放在百姓之中都算做中上。

    这还是因为他们大多生活在吐蕃治理下,食物贫乏所致。

    若是有足够的肉食,说不定还要高些,比如军中的将领、兵卒的子嗣,由于肉食吃得多,便要比同龄少年高上二三寸。

    待他们长大,说不定能长到五尺六七寸,被选入军中,子承父业。

    这般想着,尚铎罗又接着检查起了城防。

    不得不说,高骈预估的还算准确,故桃关经过尚铎罗的加筑,如今高三丈,厚四丈二尺,道宽可跑马,其中也布置了不少投石机、狼牙拍、夜叉擂,枪车等守城器械。

    这其中不少守城器械,都是同时代唐军没有的,陇右军中善操控者却不少。

    确认城防没有纰漏后,尚铎罗回到了牙门中休息。

    一夜过去,关城内外,两军都没能休息得很好。

    战事当前,三军兵卒的精神压力极大,脑中的弦紧绷,一点就炸。

    城内的陇右军稍好些,但城外的西川军就不行了。

    正因如此,高骈禁止西川跟随而来的随军商人靠近军营,距离需要保持在三十里外。

    以军纪来说,高骈的西川军,肯定是要比王式所率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归义非唐简介 >归义非唐目录 > 第378章 讨刘继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