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17章 劝进称王(万字大章)
得最少八百万石粮食。”

    “加上商税的话,以市价折钱,应该不少于六百万贯税收。”

    “这税率与朝廷相比,着实不高,但此前在陇右可以将田地尽数均分,而三川却还有大量土地掌握在世家豪强手中。”

    “我如今不能与他们彻底撕破脸,四成的税率还是太高,倒是可以酌情降低些。”

    刘继隆放下揉眉的左手,接着在纸上涂涂画画,很快便有了主意。

    “将税率下调至三成五,虽说没减少太多,但也比朝廷正税和杂税带给百姓的负担降低很多了。”

    刘继隆暗自颔首,随后召来府衙的官员,将最新的税政告诉了他们,并让他们将自己的手书送往陇右。

    既然要降,那自然是陇右治下所有地方都要降税,单降低三川可不行。

    更何况乱世重税,治世自然要轻税。

    陇右的百姓也差不多繁衍了一代人,土地却没有扩张太多,人均耕地还是那么多,酌情降低税率,也算在鼓励陇右的百姓,让陇右出身的兵卒看到征战的成果。

    “吏治问题,着实需要认真对待。”

    刘继隆看着那些旧册,眉宇间隐隐闪过忧愁。

    明明朝廷在三川的总税率并不低,百姓几乎承受着四成五的税率压榨,可朝廷能收到的钱却并不多,大头都被胥吏和地方官员中饱私囊去了。

    最后百姓承受了盘剥,地方官员胥吏吃得脑满肠肥,朝廷却依旧苦哈哈的过着日子,还背负了地方官员胥吏的骂名。

    估计坐在皇位上的李漼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不过加了二分税,每亩地不过就加几斤粮食,怎么就把百姓逼得不得不造反了。

    殊不知他只加几斤粮食的税,而地方胥吏却加征十几斤的税,每亩加征十几斤。

    对于亩产在一二百斤徘徊的耕地来说,这十几斤粮食似乎不多。

    可别忘了,这只是加征的税,而在加征之前,这天下的土地,早就不知道被征了多少税。

    兴许在皇帝眼里,朝廷在每亩地上所征的税,总数也不过就是二十几斤粮食。

    但是在地方胥吏手中,这二十几斤粮食,早就翻倍成了七八十斤粮食。

    原本还能苟活的百姓,若是遇到点人祸,亦或者倒霉遇到天灾,那除了揭竿而起,便再无他法了。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灭亡的下场,皆是如此。

    用前世那位老师说的话就是“脱离百姓太远”,所以才觉得自己的加税仅有那么“一点点”。

    吏治问题怎么解决?刘继隆想的办法是将吏员纳入官员升迁体系中,给吏员发俸禄,考功升迁。

    这只是

    劝进称王(万字大章)

    这种做法,实际上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若是换做普通的势力,未战便丧失了三分士气,但陇右没有。

    陇右的许多官员本就是平民出身,又是扫盲扫出来的文化,对于礼制什么的根本不感冒。

    要打就打,发檄文什么的于他们而言,就跟打架前放狠话一样,放不放无所谓,动手狠就行。

    加之陇右全靠刘继隆拉扯起来,刘继隆不做的事情,也没几个人敢逼他,所以才迟迟无人向他谏言,刘继隆自然也就没有了解释的机会。

    如今刘继隆主动开口,张武也就趁机询问:“请节帅指教。”

    刘继隆见他询问,当即便走到书架,更换一张舆图,将大唐的舆图摆在了桌上。

    陇右的大部分舆图,都是刘继隆自己绘画,然后令人印刷出来的,所以准确度很高。

    刘继隆指着河东(山西)方向,沉声说道:“我若要清君侧,指责大臣为奸臣,皇帝可随意更换贬责大臣来清除奸臣,所以清君侧只能指认北司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归义非唐简介 >归义非唐目录 > 第417章 劝进称王(万字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