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34章 苦练内功(万字大章)
是!”

    刘继隆吩咐一句,赵英便应下,随后派出五十余人乘马各自去打探,剩下五十人则是与赵英一同护卫刘继隆。

    刘继隆目光扫视此处,不免说道:“放眼看去,十数里间无树木,然此并非百姓之过。”

    “待渭北、邠宁等处煤矿开采步入正轨,关中百姓便可买卖便宜之煤炭,届时再种植树木于官道两侧,用以行军、商贾、百姓往来间遮阴。”

    关中少树木,不仅仅是缺乏修建屋舍的树木,而是基本看不到任何树木。

    但凡可以作为燃料的草木,基本都被百姓拾取了。

    这种爱占小便宜的性格,本是因为过往太过贫穷所致。

    一束木柴不过十斤,却也需要五文铜钱,顶多够一户人家两日所用。

    放在过往,百姓皆是世家豪强的佃户,一亩水浇田也不过能收获二百斤粮食,交五成租子后,百姓只能得到一百斤。

    一百斤粮食若是拿去贩卖,收获不过七百文。

    单这燃料,寻常百姓就需要一亩半的土地产出,才能供给全家燃料所用。

    一户五口之家,最少要为地主耕种四十亩土地,所得粮食才够他们日常生存,且时不时还会因为天灾而不得不向主家借粮,越欠越多,世代为奴。

    如今汉军来了,过往欠债一笔勾销,加之汉军分出田亩给百姓,百姓的日子已经好了起来。

    但从收入来说,看似只增加了两三成,但问题在于关中稳定后,各类物价都开始了下降。

    此前一束柴要五文钱,而今却因为战乱结束而下降到了三文钱。

    除此之外,油盐酱醋茶及布匹等物都在降价,粮食价格虽然也降低了,但并未降低太多。

    加上衙门常在农闲时征募百姓,支付钱、粮为工钱,百姓多了条谋生的路子,日子也就好过了。

    实际上,只要大唐能保障吏治清明,大唐治下的百姓生活,也不会比汉军治下的百姓差到哪里去。

    不过可惜,大唐的官吏腐败已经深入骨髓,只有推倒重来,没有

    苦练内功(万字大章)

    李衮师话音落下,高进达及崔恕等人先后皱眉。

    他们并非不支持这些平民子弟读书,只是问题在于汉军的钱粮能否供应这么多学子。

    李衮师没有因为众人表情不对而停下,反倒是继续说道:“修建官学,约耗钱十七万贯,三千官学教习,每年俸禄支出约为六万贯。”

    他话音落下,崔恕便主动开口道:“官学历年度支大头,皆为学子吃食及纸笔砚墨等物,修建官学和发放教习俸禄反倒是最小的度支。”

    “殿下,某以为,您能帮助如此多平民子弟步入学堂,便已经是功劳一件。”

    “诸道情况与陇右情况不同,因此诸道学子的纸笔砚墨等物,是否需要让学子自己承担?”

    崔恕话音落下,堂内众人也都开口了。

    “纸笔砚墨确实不便宜,每年消耗折色不少于四贯钱。”

    “五贯钱只是纸笔砚墨,莫不是忘了还有书本?”

    “虽说衙门有活字印刷,但每本书价值在七百钱,而学子拥书六本,便是四贯多钱。”

    “若是算上学堂供给的吃食,每年起码吃两石粮,外加蔬菜,折钱也有一贯了。”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着,很快就算出了一个普通学子读书一年的花销。

    这还是因为汉王府掌握了活字印刷术,并且有火药能快速开采材料所致。

    一个普通学子,正常读书情况下,每年最低消耗十贯钱,折粮则为二十石,几乎是二十亩土地交税后的所得。

    正是因为开支消耗过高,才会出现“耕读传家”,集中家族全力,供养其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归义非唐简介 >归义非唐目录 > 第434章 苦练内功(万字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