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39章 正奇并用(求月票)
    正奇并用(求月票)

    “快快快,都把这些东西装上!”

    “早些干完早些渡江!”

    十月二十二日,天色微微朦胧,长江两岸升起水雾,而位于两江交汇处的僰道城,无疑格外引人注目。

    作为戎州治所所在,又是沟通西川与江南的重要码头,僰道城人口虽然不多,但却十分繁荣。

    高骈在僰道城经营这些年来,早就把僰道城加筑得固若金汤了。

    僰道北靠长江(岷江),东、南靠马湖江(金沙江),西边则是占地甚广,落差数十丈的翠屏山。

    由于翠屏山接近僰道城,故此僰道城的百姓常常上山砍伐翠屏山树木,整座山早已成了荒山,唯有八十余年前修建的千佛寺四周还有些树林。

    此时的僰道城内外,尽皆忙碌一片。

    不过数千百姓居住的僰道城,此刻却聚集了十余万人。

    十余万人中,除了不足四万的唐军外,还有从嘉州、眉州率先迁徙而来的百姓。

    两州早年人口繁多,后来经历南蛮入寇劫掠,人口尽皆被掳掠至南蛮。

    高骈收复失地后,鼓励百姓南下开荒,好不容易让人口恢复些,如今却又因为战火而不得不再次迁徙。

    此刻的十余万百姓,正在通过唐军的检查,随后通过铁索桥前往东岸。

    马湖江宽百余丈,铁索桥宽不过七尺,只能单向通往东岸。

    前往东岸后,这些百姓还需要行走六百余里路,才能抵达被唐军所管辖的播州。

    不过迁徙百姓前往黔中道容易,如何安置百姓,则是成为了摆在高骈面前的难题。

    此刻的他站在翠屏山千佛寺的楼阁上,目光远眺二里多外的僰道城。

    “高王,都准备好了!”

    张璘与鲁褥月走入楼阁,面对高骈禀告事情进度。

    高骈闻言颔首,却又侧目看向二人:“播州、黔州、思州、辰州、矩州等处都准备好了吗?”

    “高王放心,弟兄们已经开始动手了!”

    张璘语气中带着些许轻快,而高骈闻言也颔首道:“只要把这几个州的那些獠酋都收拾干净,后面的事情就简单许多了。”

    黔中道虽被大唐设道,但实际上唐军只能掌握各州县城,以及州县之间的石堡。

    许多较为平坦的土地,基本都被各族土酋霸占,而大唐也无心争夺这些碎片化的平地。

    当然,那是唐初的时候,而今的大唐,则不会嫌弃土地过多,尤其是高骈他自己。

    这些土酋手中的土地,刚好足够高骈安置数十万汉民。

    正因如此,高骈早就调遣了王重任及其麾下两万唐军迁徙百姓进入黔中道。

    如今王重任估计已经开始动手,而自己只需要在僰道城打一场仗给朝廷知晓,自己便可以从容携民撤入黔中了。

    想到这里,高骈不免询问道:“杨复光呢?”

    “那人听说我军在义宾与叛军交锋并有所斩获后,立马便去写奏表了。”

    张璘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高骈则是不以为意:“你与他说了我军死伤和斩获叛军数量是多少?”

    高骈担心张璘奏报的数量太少,但张璘没有令他失望。

    “末将言我军阵没九千七百六十二人,杀叛军七千四百五十四人,尽皆精锐!”

    张璘的话让高骈满意点头,义宾之战虽说是伏击战,但马懿确实足够骁勇。

    高骈估计己方杀死的汉军数量,最多也不过五千人,而阵没数量则是敌军两倍。

    不过这也足够了,毕竟汉军之中以精骑、马步兵最为精锐,而马懿所部尽皆马步兵,可见都是老卒。

    杀死这么多老卒,足够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归义非唐简介 >归义非唐目录 > 第439章 正奇并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