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中
她在心中默念着,额头再次触地。
兰因寺的晨钟悠然响起,惊起林间几只飞鸟。
陆攸宁抬头望去,朱红大门已经半开,隐约可见院内香烟缭绕。
她咬了咬下唇,继续向前跪行。
“七十八、七十九……”汗水顺着她的鬓角滑落,膝盖处传来钻心的疼痛。
陆攸宁知道,那里一定已经磨破了皮,但她不能停。
九九之数,缺一不可。
“八十、八十一。
”终于,最后一步完成。
陆攸宁长舒一口气,双手撑地想要站起来,却因双腿麻木而踉跄了一下。
“小姐!”晴云急忙上前搀扶,眼中满是心疼,“您何必如此认真?老夫人又不会亲自来看。
”“慎言。
”陆攸宁轻声呵斥,借着晴云的力道站稳,“你怎知没有人看着?藏在暗处的人,我们又不知道。
”晴云连忙低头:“奴婢知错了。
”踏入寺门的刹那,晨钟正好敲响,浑厚的钟声在山间回荡,惊起一群飞鸟。
陆攸宁站在庭院中央,仰头望着大殿檐角悬挂的铜铃。
风过铃响,如诉如慕,她忽然想起袖中的字条。
“小姐?”晴云轻声唤她。
陆攸宁收回思绪,向寺内走去,青石小径两旁,几株早开的芍药在风中摇曳,花瓣上还沾着晨露。
寺内的大雄宝殿分外恢宏,殿顶瑰丽奢华,铺满了金黄的琉璃瓦,殿墙上画着诸多仙人,殿中供奉的佛祖正悲悯地看着跪在地上的祈福少女。
陆攸宁虔诚地跪在蒲团上,再次诚信祈祷:“保佑我父亲早日康复,解开心结,愿雍也能顺利进学,早日实现心中抱负,愿我陆家一门能早日平反,恢复清誉。
”大殿上香火缭绕,陆攸宁闭上眼睛,为逝去的母亲念上一段经文。
时至今日,陆攸宁仍然忘不了当初母亲生产时的惨烈,父亲母亲恩爱,一生一世一双人,母亲的离去,带走了父亲的最后一丝精气神。
她想起当年她还是豆蔻少女时,父亲带她登上城墙,望着远方绵延的山河,告诉她:“宁儿啊,为了守护这片山河,为父愿鞠躬尽碎,死而后已。
”当时西北边境不太平,安庆侯沈英挂帅出征,虽击退了蛮夷,却魂断西北。
陆攸宁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人的影子,那人听闻父亲的噩耗,如受伤的小兽一般,弧度地在无人的角落里自我疗伤。
她没有上前安慰,远远地坐在一边陪了他一会儿。
往事已矣,如今,他们都早已经不是曾经的模样。
她跌入尘埃,他放逐自己。
阳光照进大殿,远处悬挂的铜铃被微风吹得叮咚作响,陆攸宁收拾好心情,起身走出了大殿。
晴云抱着行李等在门外,见她出来,迎上去道:“小姐,刚才有个小和尚过来与我说,静心斋里已经备好了茶水和吃食。
”陆攸宁点头,“如此,我们赶紧过去吧。
”静心斋在寺院最深处,那扇熟悉的木门半掩着,庭院里很静,门口一颗柳树,绿色的嫩枝随风舞动,仿佛在等待她的到来。
“进去吧。
”她轻声说,“还有十日的经要抄。
”她脸色有些苍白,膝盖隐隐作痛,额上还有冷汗。
进屋后坐下来,褪去衣衫,发现膝盖处都已经红肿了,还有些伤痕。
晴云见状,红着眼睛出去提了桶热水回来,又打开包袱,拿了纱布和药粉过来,“小姐的膝盖上肯定伤了,用药泡一泡,我再上些药膏。
”陆攸宁安慰她:“不过是皮外伤,只是看着有些吓人,其实不要紧的,过几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