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文明永恒:根系万代
,两地的星石光芒在空中交织成“文明永恒”的光语。皇帝取出洪熙朝的“文明根系图”残片,残片上的荧光纹路如今已长成覆盖全球的巨网。

    “当年父皇说‘文明如柳絮’,”朱瞻基望着漫天星斗,“现在才明白,柳絮落地生根,终成参天大树;文明历经劫难,方显永恒力量。”朱瞻膳点点头,指着灯塔下正在修建的“文明基因库”:“这里将保存全球文明的种子,哪怕有一天地表文明毁灭,根系仍能在地下延续。”

    丑时三刻,梅花卫最后的据点。

    一个蒙面人正在焚烧最后的邪器,火苗突然被星石微风吹灭,露出他藏在怀里的文明护照。护照上盖着撒马尔罕、木骨都束、应天府的通关印戳,最新的印戳是今天刚盖的“文明觉醒章”。他摘下兜帽,露出额角的梅花刺青,刺青周围已纹上了根系状的荧光图案——那是文明司特有的“新生标记”。

    “原来文明真的能治愈伤口。”他抚摸着刺青,想起在文明驿站学会的制陶术,“当我用星石陶土捏出第一个像样的碗,当孩子们喊我‘陶匠叔叔’,我才知道,比起破坏,创造更让人心安。”他将梅花镖熔入星石熔炉,炉中升起的烟竟凝成“再见,过去”的字样。

    寅时初刻,应天府的黎明街巷。

    一位美洲玛雅商人支起摊位,售卖用星石与绿松石合制的饰品。他的摊位旁是位波斯地毯商人,两人正用星石翻译器交流织毯技巧。忽然,一群孩童跑来,围着摊位唱起新学的玛雅民谣,歌词被星石翻译器转换成汉语:“星石亮晶晶,照我去远行,左手牵亚洲,右手挽美洲,文明的种子,种在心里头,长成万代树,结满和平果。”

    卯时正刻,文明司的早间例会。

    朱瞻膳看着各地传来的“文明万代”计划,目光停在北极板块:因纽特人正在用星石热量融化永久冻土,建立“文明北极站”,计划与北欧人共同培育耐寒的智慧莲花。他忽然想起王弘道的遗训“文明如水,宜疏不宜堵”,不禁感慨:“当年他若能看到今天的景象,或许会明白,文明的疏堵之道,从来不是靠皇权,而是靠民心。”

    春桃忽然指着全息地图上的非洲大陆:“殿下,刚果雨林的文明根系突破了百年封锁!当地部落用星石信号联系上了木骨都束商人,现在正用橡胶换取星石农具!”地图上,刚果河的支流突然亮起无数光点,像是沉睡的文明之河重新奔涌。

    辰时三刻,紫禁城的文华殿。

    朱祁镇正在向朱瞻基展示他设计的“文明传承链”:每个孩童出生时都会收到一枚空白星石,成长中每学会一项不同文明的技能,星石就会刻上相应的符号。“等我即位时,”少年眼中闪烁着星石般的光芒,“要让这枚星石成为国民凭证,不是用来区分贵贱,而是记录每个人为文明添砖加瓦的痕迹。”

    朱瞻基接过星石,只见上面已刻有“蒙古驯马”“波斯语字母”“玛雅历法”等符号。他望向殿外的文明万邦钟楼,钟楼上的十二色旗帜正随风飘扬,每面旗帜上都绣着不同的文明图腾,却又用相同的星石线绣边。他知道,这就是文明的真谛——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巳时正刻,美洲的文明播种仪式。

    朱瞻膳将最后一粒智慧莲花种子埋入亚马逊雨林,种子周围立刻长出用当地植物改良的星石监测苗。春桃在旁边的木牌上刻下:“这里埋下的,不是文明的施舍,而是互鉴的邀约。当你学会用星石照亮夜晚,请来应天府,我们一起看秦淮河的灯船。”

    海风带来大西洋的气息,朱瞻膳望着宝船即将启航的方向,忽然看见海平面上浮现出无数光点——那是各地百姓用星石信号组成的“文明护航队”。应天府的孔明灯、木骨都束的骆驼灯、波斯的玻璃灯、玛雅的火炬,共同在海天之间织成永不熄灭的光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皇孙简介 >大明皇孙目录 > 第四十五章 文明永恒:根系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