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意外帮助
李主任敲了几下键盘,"根据《非遗法》。其中一人突然抬头,与龙安心四目相对。
"看什么看?"那人眼神闪烁,快步离开时撞翻了保洁员的拖把桶。
龙安心弯腰帮忙收拾,发现桶底粘着个透明文件袋。保洁阿姨一把抢过,用苗语低声说:"后生,这不是你该碰的。"
他这才注意到阿姨手腕上的铜镯——和务婆的一模一样,雷公山苗寨的标记。阿姨左右张望,突然塞给他一张纸条:"中午12点,后门垃圾站。"
正午的垃圾站臭气熏天。龙安心躲在集装箱后,看见保洁阿姨推着垃圾车走来。她突然掀开底层隔板,取出个绣着星辰纹的布袋。
"我是潘阿婆的侄女。"她嗓音沙哑,"抢项圈那伙人昨天又来了政务中心。"她从布袋里倒出一堆碎纸片,"他们在找这个。"
龙安心拼凑着纸片——是份被撕碎的《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保护名录》批文,落款处盖着省民宗委的大印。关键处被咖啡渍晕染,但还能辨认"仰阿莎银饰列入一级保护"的字样。
"原件在档案室保险箱。"阿姨紧张地搓着手,"他们买通了后勤处的人"
远处传来脚步声。阿姨猛地将碎纸扫回垃圾车:"明天苗年祭祖日,务婆让你务必参加。"
老城区银匠铺里,炭火映照着吴师傅沟壑纵横的脸。他正在熔炼一块发黑的银料,刺鼻的硝酸味弥漫在空气中。
"这是回炉银。"老人头也不抬,"祖辈传下来的废料重炼,最难掌握火候。"
龙安心递上合作社设计的仰阿莎银饰图样。老人瞥了一眼,突然将图纸扔进火盆:"狗屁不通!"
图纸在火焰中蜷缩成灰。老人从工作台下取出个生锈的铁盒,里面是十二枚造型各异的银铃:"这才是正宗的仰阿莎嫁铃,每个铃铛的音高对应一个月份。"
他拿起最小的那枚:"正月铃,声音要像冰裂"轻轻一摇,清越的颤音在屋内回荡。
龙安心突然想起务婆唱的古歌:"正月阿莎戴银铃,声声唤得百花开"他摸出手机播放录音,银匠的手突然停住了。
"这是务婆的唱法?"老人的声音发颤,"她还在世?"
凌晨四点,凯寨的祭祖仪式已经开始。务婆穿着百年苗绣祭袍,手持铜刀在鼓楼前起舞。龙安心按照指示,将火炭、银针和稻谷摆在神龛的三足架上。
突然,寨口传来汽车引擎声。三辆黑色suv停在古枫树下,李老板带着七八个人走来,最前面的摄像机闪着红灯。
"我们是《民族文化探秘》栏目组的!"一个戴眼镜的女人高声说,"听说今天有古老祭典"
务婆的舞步丝毫未乱,但龙安心看见她向阿公使了个眼色。阿公悄悄退到鼓楼后,敲响了那面平时不用的铜锣——沉闷的声响惊起一群乌鸦。
"拍摄要交五千块文化保护费。"吴晓梅突然拦在摄像机前,"现金。"
李老板眯起眼:"有文件吗?"
吴晓梅亮出一张泛黄的纸——1953年县政府签发的《凯寨民俗活动管理规约》,上面明确写着:"外族拍摄祭祀,需经寨老会同意并缴纳"
趁他们争执时,龙安心溜到suv旁。透过车窗,他看见后座放着潘阿婆的蓝布包裹!正要靠近,一个保镖突然出现:"干什么的?"
"我、我来送祭品"龙安心举起手中的糯米粑。
保镖狐疑地打量着他。这时鼓楼传来震天的芦笙声——仪式进入高潮,所有人都被吸引过去。龙安心趁机用糯米粑粘住车门锁,这是小时候阿公教的土法子。
深夜的鼓楼里,龙安心和吴晓梅对照着《苗疆工物志》研究仰阿莎纹样。务婆坐在火塘边,突然用苍老的声音唱起一段从未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