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7章 政策东风
带缠在山腰。第一盏太阳能路灯亮起的瞬间,惊飞了林间的夜莺。

    副县长的小轿车刚停稳,车后轮就陷进了泥坑。司机猛踩油门,排气管喷出的黑烟把合作社新刷的白墙熏出一道斜杠。龙安心赶紧带着几个小伙子去推车,手掌按在滚烫的车尾盖上,闻到了一股焦糊味——和当年在广州工地修挖掘机时一个味道。

    "别急别急!"副县长钻出车子,锃亮的皮鞋立刻陷进泥里。他低头看了看,突然大笑:"这才对嘛!乡村振兴就得沾点泥土气!"

    文件交接仪式在晒谷场举行。秘书小刘刚展开红绸布,一阵山风就把文件吹得哗啦作响。潘阿婆眼疾手快,用银项圈压住了纸角。阳光下,项圈内侧"光绪二十三年"的刻痕清晰可见。

    "巧了不是?"副县长指着刻痕,"这份文件正好是县里第23号!"

    围观群众的笑声还没落下,龙安心已经翻到文件最关键的一页:除了50万扶持资金,还有一项"非遗工坊设备采购绿色通道"。表格里"真空包装机"那栏,有人用铅笔打了个星号,旁边写着苗文"小心"。

    德国产的真空机运到那天,全寨子都来看热闹。银白色机身映着朝阳,像头矜贵的西洋牲口。技术员小王刚要插电试机,务婆突然往输送带上撒了把枫叶。

    "老人家,这可使不得!"技术员急得直摆手。

    "慌什么?"务婆摸出个布包,"先试试这个。"

    布包里是她珍藏三十年的老刺梨干,用枫叶裹着,再用竹篾捆成小包。拆开时,金黄的果肉居然还带着弹性,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

    技术员将信将疑地把老果干和新烘的刺梨一起放进机器。检测结果让所有人傻眼:老果干的菌落数比真空包装的还低!

    "不可能!"技术员猛拍仪器,"这破玩意儿又坏了?"

    大学生村官突然福至心灵:"不是机器问题!"他指着屏幕上的光谱图,"枫叶里的槲皮素形成了天然抑菌膜!"

    当晚的合作社会议上,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年轻人坚持要全自动化,老人们却搬出了务婆的"三不原则":不伤古法、不丢手艺、不断根脉。

    最后还是吴晓梅想出折中方案:在真空包装前增加一道"枫香熏蒸"工序。她连夜设计了个木制熏箱,结构竟和苗家蒸糯米的甑子一模一样。

    阿强的到来引发不小轰动。这个曾经的钢筋工,现在留着寸头,胳膊上还有当年工地烫伤的疤痕。他打开工具箱时,掉出个锈迹斑斑的安全帽扣——和龙安心珍藏的那个是一对。

    "你走后第三个月,"阿强调试着车床,"那栋楼就塌了半边。"

    原来他们当年建的"金融中心",因为包工头偷工减料,竣工前就出现结构性裂缝。现在的标志性建筑是后来重建的。

    "姓王的现在可风光了,"阿强咬着烟,"在省城搞什么民族文化地产。"他递过一张皱巴巴的宣传单,上面印着"苗疆古镇"效果图——分明是抄袭凯寨的吊脚楼群!

    龙安心正要发作,数控机床突然警报大作。阿强检查后脸色变了:"主轴温度异常有人在系统里植入了挖矿程序!"

    屏幕上一串串代码闪过,最后定格在某个ip段——正是王老板公司的办公网络。

    支教老师小林举着识字卡:"来,跟老师读——我爱北京天安门。"

    孩子们机械地重复着,眼神却往窗外飘。操场边,务婆正带着几个老太太晒刺梨,苍凉的古歌随风飘进教室:

    "日月星辰天上走,苗家儿女地上生"

    "安静!"小林敲着黑板,"上课要专心!"

    小阿朵突然站起来:"老师,天安门用苗语怎么说?"

    教室里鸦雀无声。年轻的汉族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简介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目录 > 第47章 政策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