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9章 蜂群异象
蜂箱的制作方法。

    人群渐渐散去,只剩下吴晓梅和几个合作社核心成员。龙安心拉着吴晓梅走到一旁:"我需要你去查一下那个基站的审批文件,看看有没有环境影响评估。"

    吴晓梅点点头:"我表姐在县环保局工作,应该能帮忙。但是安心"她犹豫了一下,"如果真是基站的问题,我们能怎么办?要求他们拆除吗?"

    龙安心望向远处山坡上那个闪着冷光的金属塔,咬了咬牙:"总得试试。如果连蜜蜂都活不下去,人又能好到哪里去?"

    ---

    下午三点,杨教授带着他的团队赶到了凯寨。与龙安心想象的不同,杨教授并非孤身前来,而是带了四五个研究人员和各种仪器设备——从看起来像老式收音机的电磁场检测仪,到闪着冷光的便携式光谱分析仪。

    "我们先测一下仓库周围的电磁环境,"杨教授推了推眼镜,他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男子,说话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然后再对比基站附近的读数。"

    龙安心领着团队走向仓库,路上简要描述了务婆的"甜酒祭祀"和"铁花病"的说法。让他意外的是,杨教授并没有嗤之以鼻。

    "苗族民间智慧往往有它的科学基础,"杨教授说,"所谓的铁花病,很可能是指电磁辐射导致的生物膜结构变化。去年德国有个研究发现,蜜蜂在高压线附近筑的蜂窝确实会出现畸形。"

    来到仓库门口,杨教授示意团队停下。他从包里取出一个网球大小的金属球体,轻轻放在地上。球体立刻展开成六瓣,露出里面的传感器阵列。

    "全向电磁场分析仪,"他解释道,"可以检测从极低频到微波的所有电磁波。"

    随着仪器启动,一组组数据开始在连接的平板电脑上跳动。杨教授的眉头越皱越紧。

    "奇怪,"他喃喃道,"读数完全在安全范围内。如果蜜蜂是因为电磁干扰而来,这里应该有异常才对"

    龙安心想起早上在仓库里感觉到的地下震动:"要不要检测一下次声波?就是那种人耳听不见的低频振动?"

    杨教授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你怎么会想到这个?"不过他还是调整了仪器设置。几秒钟后,平板上出现了一组新的波形图。

    "天啊!"杨教授惊呼,"这里有极强的次声波源,频率在7到14赫兹之间,正好是蜜蜂最敏感的范围!"他指着波形图上几个规律的尖峰,"看这个模式,像是某种机械设备的振动。"

    龙安心立刻想到了什么:"基站!它们需要大功率的散热系统,可能有地下冷却装置"

    "走,去基站看看!"杨教授收起仪器,急匆匆地向山坡走去。

    ---

    基站周围的景象比龙安心早上看到的还要糟糕。原本郁郁葱葱的草地现在呈现出病态的焦黄色,野花几乎全部凋零。更令人不安的是,地面上散落着大量死去的昆虫——不仅有蜜蜂,还有蝴蝶、甲虫和各种飞蛾。

    杨教授的团队立刻展开工作。电磁场检测仪的读数很快出来了: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确实略高于安全标准,但远不足以解释如此严重的生态影响。

    "一定有其他因素,"杨教授沉思道,"龙村长,你说听到地下有震动?"

    龙安心点点头。杨教授立刻指挥团队使用地质雷达扫描基站下方的地层。图像显示,在约三米深的地方,有一个长约五米、宽两米的金属结构,连接着基站的接地线。

    "大型散热系统,"杨教授判断道,"为了保持基站恒温,他们可能安装了地下冷却装置,会产生持续的振动和次声波。"

    就在这时,吴晓梅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我查到了!这个基站是特批的实验性增强型5g节点,环境影响评估只考虑了电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简介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目录 > 第69章 蜂群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