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石上公道
队。"
人群开始散去。龙安心看见几个年轻人在吴老蔫身边聚集,其中就有黄毛。吴老蔫拍着他的肩,递过一部崭新的手机。
吴晓梅默默收拾着投影设备。她的银项圈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但边缘处已经有些发黑——那是长期接触汗液导致的氧化。龙安心想起父亲留下的那把银壶,每次用完都要用牙膏细细擦拭。
"刘部长下午带省里领导来考察。"龙安心低声说,"他想让女儿当解说员。"
吴晓梅的手指在电源线上停顿了一下:"样品间我收拾好了。"她的声音平静得像潭死水,"法国设计师要的修改方案我也画好了。"
龙安心想说些什么,但务婆的咳嗽声打断了他。老人颤巍巍地走过来,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袋:"给省里人喝的茶,我加了百灵草。"她眨眨眼,"喝了嘴甜。"
布袋里的草药散发着古怪的香气,像是薄荷混着陈皮。龙安心知道所谓的"百灵草"是务婆的秘密配方,据说能让喝的人说好话。他小时候见过务婆给来收茶税的干部泡这种茶,最后那人竟然免了寨子一半的税。
回合作社的路上,龙安心数了数身后的人——少了七个,都是年轻人。阿惠走在最后,时不时回头张望,像是在等什么人。
合作社院子里已经摆好了接待用的长桌。吴晓梅带着几个留守妇女正在布置,她们用枫树枝装饰桌沿,摆上手工染制的土布桌旗。龙安心注意到桌上放着两套茶具——务婆的粗陶茶壶和刘部长上次送的青花瓷套组。
"样品放哪?"龙安心问。
吴晓梅指了指二楼:"左边是正品,右边是岩溪寨的仿品。"她顿了顿,"标签我换过了。"
龙安心上楼查看,发现两个展示区并排放置。左边是合作社的作品,每件都有金线暗记;右边是岩溪寨的仿品,标签上写着:"机器量产,热转印技术,无手工暗记"。最显眼的位置摆着法国订单的样品——那件被吴晓梅剪坏后又重新绣好的《十二个蛋》。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绣品上,金线折射出细碎的光芒。龙安心凑近看,发现吴晓梅在修复时故意调整了图案——原本简化的星辰纹现在完整呈现,每个转折都精确无误。这是她无声的抗议。
楼下传来汽车引擎声。龙安心从窗口看见三辆黑色轿车停在合作社门口,刘部长第一个下车,殷勤地为后座的人开门。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子钻出来,胸前挂着省文化厅的证件。
"王厅长!欢迎欢迎!"刘部长声音洪亮,"这就是我跟您提过的阿耶玳合作社,我们县的民族文化标杆!"
龙安心快步下楼,正好看见刘莹从另一辆车里出来。她今天穿着改良版苗装,裙摆短到大腿中部,脖子上挂着的银项圈明显是镀铬的——真银不会那么亮得刺眼。
"这位就是龙安心,"刘部长热情地介绍,"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去年还上了省报!"
王厅长和龙安心握了握手,手掌又软又湿,像块泡发的馒头。"年轻人有魄力啊!"他环顾四周,"你们那个会唱歌的包装盒很有创意,省里准备作为文化创新案例推广。"
刘莹立刻举起相机:"王叔叔,我给您介绍一下苗绣的历史渊源吧!我在巴黎留学时做过相关研究"
龙安心看见吴晓梅站在工作间门口,手指绞着围裙边缘。他刚要走过去,刘部长一把拉住他:"小龙,王厅长时间宝贵,直接看重点吧。"
参观变成了刘莹的个人秀。她用流利的普通话介绍着苗绣的"艺术价值"和"商业潜力",时不时蹦出几个法语词汇。王厅长频频点头,随行人员忙着记笔记拍照。
"这是我们最受欢迎的设计,《蝴蝶妈妈》系列。"刘莹指着展示柜,却拿起了岩溪寨的仿品,"采用了现代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