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1章 活路头
现了什么吗?"金教授的声音因激动而发颤,"那是苗族梯田活态基因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找了多少年务必按传统方式保护,我今晚就带团队过来!"

    挂断电话,龙安心看向争吵不休的会议室,突然有了主意。他敲响杨公送的那面铜锣,刺耳的锣声让所有人安静下来。

    "这样,"他举起检测报告,"我们分两块试验田。一块完全按现代农业技术种植,一块遵循活路头古法。秋收后对比结果。"

    这个折中方案平息了争论。但龙安心没想到,寻找符合条件的"活路头"竟成了最大难题。

    "现在哪还有全福人?"会计小张翻着户口册摇头,"年轻人外出打工,留村里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中年人全寨就三个,还都在广东打工。"

    吴晓梅突然合上册子:"还有一个。"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她。

    "我阿爸。"她轻声说,"他今年六十二,我妈还健在,我和我弟也算儿女双全吧。"

    会议室鸦雀无声。龙安心想起吴父那条残疾的腿——矿难留下的伤,让他走路永远一瘸一拐。

    "吴叔的腿"小李欲言又止。

    "活路头要的是福气,不是力气。"吴家叔公突然说,"冬哥为人厚道,又识汉字,我看行。"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但当晚龙安心去找吴父商量时,老人正对着火塘闷头抽烟,半天不搭话。简陋的木屋里,墙上挂着的矿工帽落满灰尘,旁边是吴晓梅弟弟的遗像——那个在广东工地坠亡的年轻人,永远停在了二十八岁。

    "阿叔,"龙安心小心斟酌词句,"晓梅说您小时候跟爷爷学过活路头"

    "学是学过。"吴父吐出一口烟圈,"但现在的年轻人谁信这个?我主持仪式,他们背地里不笑死?"

    龙安心正想劝说,吴晓梅端着茶盘走了进来。她默默给父亲斟上一杯茶,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后,里面是一把已经泛黄的稻穗。

    "阿爸,记得这个吗?"她轻声问,"我阿弟走那年,你偷偷在屋后种了一小片"

    吴父的手突然颤抖起来。他接过那把稻穗,干枯的手指抚过已经干瘪的谷粒,喉结上下滚动着。

    "紫米?"龙安心凑近看,发现那些米粒虽然褪色,但隐约还能看出淡紫色的痕迹。

    "从老活路头田偷的种子。"吴父的声音沙哑,"想给阿弟补补身子他在工地上总说头晕"

    一阵穿堂风吹过,火塘里的炭火突然噼啪作响,迸出几颗火星。吴父盯着那些转瞬即逝的火星,长长叹了口气:"行吧。但有两个条件——"

    龙安心赶紧掏出笔记本。

    "第一,种子要在鼓楼火塘熏足三夜。"吴父竖起一根手指,"第二,开秧门那天,务婆得来唱《播种歌》全本。"

    龙安心和吴晓梅对视一眼。务婆已经八十九岁,去年中风后很少出门了。

    "我去请。"吴晓梅说,眼睛在火光中闪闪发亮。

    ---

    三天后,一场久违的"活路头"仪式在凯寨鼓楼前举行。金教授的团队架起了三台摄像机,州电视台的采访车挤在合作社皮卡旁边,引来全村老少围观。

    吴父穿着罕见的对襟苗服——据说是他结婚时的礼服,站在鼓楼前的石阶上。他面前摆着三个竹编的簸箕,分别盛着紫米种子、新挖的泥土和从雷公山泉取来的清水。务婆坐在一旁的藤椅上,虽然左半边身子不太灵便,但眼睛格外明亮。

    "时辰到!"吴家叔公高声宣布。

    吴父深吸一口气,开始用苗语吟诵一段古老的咒语。他的声音起初有些颤抖,但随着仪式的进行越来越洪亮。龙安心虽然听不懂内容,但能从韵律中感受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简介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目录 > 第91章 活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