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故纸堆里的杀招
。他狠狠瞪了龙安心一眼,匆匆说了句"下次再谈",就带着工作组钻进了公务车。
记者转向龙安心:"龙总,能采访您吗?关于黔丰农业涉嫌剽窃传统知识的事"
当晚,省台《法制在线》播出了题为《谁在掠夺我们的农耕遗产》的专题报道。龙安心提供的监控视频、王大勇的供词、以及那张1988年的土地承包证,在镜头前构成了一条清晰的证据链。节目最后,镜头对准了务婆——老人对着话筒唱了一段古歌,字幕打出苗语直译:
"银矿养稻,稻养人魂。断了根脉,银变灰尘。"
这句晦涩的歌词让龙安心辗转难眠。凌晨两点,他拿着手电来到父亲的老屋,在积满灰尘的柜子里翻找。父亲生前除了木匠工具,还收藏了不少老物件——公社时期的工分本、已经作废的各种票据、还有
"找到了。"龙安心轻轻吹去一本小册子上的灰。那是1989年的《雷公山矿产普查记录》,父亲当年参与修路时偶然得到的。翻开泛黄的纸页,一则简短的记载引起了他的注意:
"凯寨南坡发现古矿洞遗迹,洞壁有疑似人工刻画痕迹。因安全原因未深入探查。坐标:东经108°47,北纬27°12。"
这个坐标,与今天金教授发来的《百苗图》上的标记几乎一致!
龙安心立刻拍照发给金教授,然后拨通吴晓梅的电话:"明天一早,我们去南坡。"
"做什么?"
"找答案。"龙安心望向窗外,月光下的雷公山轮廓如同沉睡的巨人,"关于紫米为什么富含硒的答案。"
---
第二天清晨,一支奇怪的队伍向雷公山南坡进发。领头的是金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团队,带着gps设备和地质锤;中间是龙安心、吴晓梅和几个合作社年轻人,背着绳索和应急装备;殿后的是务婆和吴家叔公,老人坚持要亲自到场,说是"认路"。
"应该就在前面。"金教授对照着gps,指向一片茂密的灌木丛,"坐标显示古矿洞入口在这一带。"
年轻人挥刀开路,很快发现了一块半埋在地下的石碑——上面刻着的苗文已经风化,但依然能辨认出"禁入"二字。
"这是款约石。"吴家叔公用手杖拨开周围的杂草,"老辈人说,洞里有山神。"
就在这时,务婆突然哼起了一段古怪的旋律。那不是《播种歌》或《古歌》,而是一首更加原始、更加神秘的调子。老人的声音在晨雾中回荡,仿佛在与大山对话。
"听!"吴晓梅突然指向地面。
龙安心低头看去——几只蚂蚁正排着奇特的队形移动,不是直线也不是圆圈,而是一个明显的箭头形状,指向山坡某处。
"蚂蚁指路"金教授喃喃自语,"这这不科学"
但队伍还是跟着蚂蚁的方向前进。绕过一块突出的岩壁后,一个隐蔽的洞口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洞口约一人高,边缘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上方岩石上刻着一幅已经模糊的壁画——一束稻穗和一把银壶。
"就是这里!"金教授激动得声音发颤,"《百苗图》上画的洞口!"
龙安心戴上头灯,第一个钻了进去。洞内空气阴凉干燥,出乎意料地没有霉味。头灯的光束照在洞壁上,反射出星星点点的银光——那是嵌在岩石中的云母碎片。
深入约二十米后,洞穴突然开阔。龙安心的呼吸停滞了一瞬——整个洞室布满壁画!有耕种场景,有祭祀仪式,还有一组奇怪的图案:稻穗从地底长出,根系缠绕着闪闪发光的矿脉。
"这是"吴晓梅的声音在洞中回荡,"苗族先祖记录的农耕秘密?"
金教授已经跪在地上,颤抖的手指轻抚壁画:"不,这是完整的生态智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