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19章 银火重燃
    雷山镇的雨季来得又急又猛。龙安心踩着泥泞的山路,第三次核对手中的地址——"月亮湾巷17号",据说这是最后一位掌握传统银饰工艺的老银匠住所。吴家祖传银饰箱中那几件氧化严重的首饰,正用红布包着贴在他胸前,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巷子尽头是一间低矮的木屋,门楣上挂着"苗族风情纪念品"的塑料招牌,橱窗里摆满机器压制的廉价银饰。龙安心心头一沉,还是推开了门。

    "随便看,全场八折。"一个沙哑的声音从里屋传来。

    当老银匠陶德昌出现在门口时,龙安心几乎认不出这就是照片上那位精神矍铄的匠人。老人佝偻得像棵老松,右眼蒙着白翳,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缺失了第一节——那是多年前一次冶炼事故的代价。

    "陶公,"龙安心用刚学的苗语问候,"我是凯寨合作社的龙安心,想请您"

    "不订做了,"老人摆摆手,残缺的手指在空中划出奇怪的轨迹,"眼睛不行,手也不行。要买纪念品那边有。"

    龙安心没有放弃,他从怀中取出吴家的红布包,小心展开。氧化变黑的银饰在昏暗的室内依然黯淡无光,但老人独眼的目光却突然凝固了。

    "这是"他颤抖着伸出手,又在即将触碰时缩回,像是害怕惊扰某种神圣之物,"吴阿榜的手艺?"

    "您认识?"龙安心惊讶地问。

    陶德昌没有回答,转身走向里屋。龙安心跟进去,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二十平米的小屋里,一张单人床,一个电磁炉,其余空间全被各种木箱占据。老人打开其中一个,灰尘飞扬间,露出已经生锈的银匠工具。

    "十五年没碰了,"老人用衣角擦拭一把錾子上的锈迹,"自从旅游区开了那些机器店"

    龙安心蹲下身,轻轻拂去另一个箱子上的积灰。掀开箱盖,里面是一套完整的银匠炉具,小巧精致的坩埚和吹管虽然氧化发黑,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良工艺。

    "我能修复它们,"龙安心脱口而出,"用现代技术除锈,不会损伤原物。"

    老人独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随即又暗淡下去:"修好了又怎样?没人学,没人买。我孙女在深圳打工,一个月挣的比我过去一年还多。"

    龙安心从手机调出合作社的银饰订单——美国苗胞协会追加的五百套"寻根礼盒",每套都需要手工银扣。"预付金已经到账,"他指着屏幕上的数字,"只要您愿意出山,分红足够供您孙女上大学。"

    陶德昌的独眼在订单数字和生锈工具间来回游移。屋外雨声渐大,打在铁皮屋顶上如鼓点般密集。突然,老人抓起一把锤子,重重敲在身边的铁砧上。

    "铛——"

    金属碰撞的余音在狭小的房间里久久回荡,震得龙安心耳膜发痛。陶德昌却像被这一声唤醒,残缺的手指抚过铁砧表面的每一处凹痕,如同盲人盲文。

    "这是回音砧,"老人突然说,声音比先前清晰了许多,"听出差别了吗?普通铁砧响一声就完,这个能回三响。我爷爷用雷击过的陨铁打的。"

    龙安心这才注意到余音中微妙的波动,确实像山谷回声般层层递进。他想起物理学上的谐波原理,但眼前这个粗糙的铁块显然不是精密计算的产物,而是纯粹经验与灵感的结晶。

    "我需要三天,"龙安心下定决心,"把工具恢复到工作状态。您只需要告诉我行不行。"

    陶德昌盯着他看了很久,突然问:"你为什么做这个?汉人又不戴苗银。"

    问题直指龙安心心中最脆弱的部分。他摸着胸前的蝴蝶银饰——吴晓梅送的那枚,想起她高烧时背诵的族谱,想起务婆的古歌,想起阿公传授的狩猎知识。这些碎片在他心中拼出一个模糊但强烈的图案。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简介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目录 > 第119章 银火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