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陈近南装逼,跟我胡惟庸有什么关系
难得啊,乖乖,这还是他头一回听到有学子夸他出的题好。
“哟,大绅这是话中有深意啊,来来来,某听听你的高见!”
解缙并非胡闹,他一本正经地看着眼前二人,下巴微抬,神情傲然地说道:
“二位兄长,在解某看来,这科考若仅考四书五经,实在无法分出高下。”
“那不过是解某十岁前便能通读背诵的经义罢了。
光考这些,怎能显出咱的本事?”
“依解某之见,就该像胡大人这样,另辟蹊径出题。
虽略显怪异偏僻,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真本事!”
“解某认为,科举本就不该让那些只会死读书的庸才侥幸上榜。”
“所以,解某觉得,胡大人只出一题,还不够!”
“若能再有其他考官出些史学、农学甚至杂学的考题,那才更妙!”
“不这样,怎能显出解某的过人之处?”
胡惟庸愣住了!
这莫非就是学霸的自信?
觉得考试难度不够,拉不开与那些学渣的差距,便要求老师出难题?
啧啧,真是狂啊。
不过解缙并非虚言,他是那种考一百只是因为卷面分只有一百的学生。
若给他一张满分一千的卷子,他才能真正施展拳脚。
胡惟庸深以为然,但方孝儒的脸色却变得有些难看。
“大绅,你这话未免有些偏激了!”
“四书五经通读背诵又如何?方某年幼时也能做到。”
“越是读书,越觉得学问深不见底,岂是简单背诵就能掌握的?”
“依我看,与其让胡大人继续出那些离经叛道的怪题,不如在经义题上增加难度。”
“这样既符合儒家学子求学的正道,也能区分出真才实学与滥竽充数之人。”
胡惟庸没想到,方孝儒竟然也觉得题目不够难。
不过,方孝儒和解缙两人的优化方向却截然不同。
简单来说,方孝儒希望加深难度,范围不变,而解缙则希望扩大范围,难度无所谓。
联想到历史上对两人的评价,胡惟庸深以为然。
一个被称为铁头娃、书呆子,另一个则被称为广博学士,这外号确实贴切。
看着两人你来我往争论不休,胡惟庸笑眯眯地躲在一旁,觉得颇为有趣。
说实话,这种隐瞒身份与历史名人结交的感觉,既有些恶趣味,又让人感到十分畅快。
不多时,天色渐晚,三人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刻。
临行前,三人约定府试结束后,放榜完)
---
本着“陈近南装逼,跟我胡惟庸有什么关系”这一简单道理,胡大老爷对之前的事毫不在意,悠然自得地回府了。
他套个马甲,不过是习惯性地谨慎行事罢了。
即便将来被人揭穿,那也不过是文坛佳话,而非主考官私会今科举子。
毕竟,他今日所做的一切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双方之前并无交集。
回避一下,无非是谨慎之人的本能反应,但过于在意,倒也没必要。
回府后,胡惟庸先慢悠悠地去了祠堂,把胡仁彬狠狠教训了一顿。
胡仁彬不知是挨打多了,皮肉结实了,还是胡惟庸今天心情不错,手下留情了些。
惨叫声竟然小了几分。
好在胡仁彬今天表现超常,眼看父亲下手有加重的迹象,立刻将惨叫声提高了两个档次。
高音准、中音甜、低音沉,显得格外通透。
胡惟庸觉得,今天的锻炼效果不错。
同时,他回想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