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章 最后一道考题
“真是单字题啊!连这策论我都觉得难以落笔。”

    “没错,刘大人,这样的题目是如何拟定的?开科第一场就出了这种形式,那些学子岂不是要吃尽苦头?”

    被称为刘大人的正是今年县里的主考官,此刻他也是一脸苦笑。

    面对围住他的众人,他索性坦然相对,双手一摊。

    “前面的事就不提了,那是我和礼部几位同僚商议的结果,大致沿用了往年的套路。”

    “诸位清楚,我们做这些,并非为了标新立异,只求稳妥无误便好。”

    “可谁想到,试题送到主考官手上时,那位胡大人随手加了这道题。”

    “试问,谁敢否定主考官所出的题目呢?”

    众人听罢,哭笑不得地摇头。

    这怎么可能?

    随即众人恍然大悟,罪魁祸首原来是那位前丞相。

    想到他深厚的政治背景以及与皇帝的亲密关系,有人提出了疑问。

    “刘大人,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毕竟胡大人虽已辞去丞相之职,但看皇上仍任命他为主考,这分明是皇恩未减啊!”

    “这题目里,是否别有深意?”

    提问之人是一名年轻官员,原意不过是借此卖个关子,先声夺人。

    然而话音刚落,他便察觉到主考官刘大人震惊地盯着自己,竟连话都说不出来。

    不仅他如此,其他人亦满脸惊恐,继而陷入沉思,表情僵硬如便秘。

    不仅仅众多考官在绞尽脑汁,此刻真正感到头疼的,反而是那些参加考试的人。

    有不少考生速度很快,已经完成了前面的试题,只是还没有抄录到正式的答卷上。

    然而这群顶尖的学子,在面对最后一题时,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毫无头绪。

    “唉呀妈呀,这圈圈到底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我漏读了哪本书?”

    “或者说是主考官故意留给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到底该怎么解答才算是正解啊?”

    不只是家境优渥的考生快急疯了,那些衣衫褴褛的学子对这次科举机会更加珍惜。

    要知道,一个一心只求科举成功的读书人,根本没有时间去务农,还得依赖家庭供养,甚至连笔墨纸砚这样的东西都要花钱购买。

    所有的负担都压在一个家庭身上。

    因此,当看到这道根本想不出解法的古怪试题时,几位出身贫困的考生几乎要怒目圆睁。

    这到底是谁出的题?

    这也太缺德了吧!

    这就是科举的第一道门槛?

    如果科举都这么难,那那些前辈又是怎么通过的?

    这么多年的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

    怎么连题目都看不懂了?

    考生们的崩溃完全可以理解。

    在他们眼中,只要出现在考卷上的问题,就代表着权威!

    你可以抱怨题目太难,但绝对不能交白卷!

    甚至很多人认为其中一定暗藏玄机,一边抓耳挠腮一边努力思考该如何落笔。

    最让人无奈的是,这道题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答。

    因为这是策论。

    必须结合朝政和国策来写,一旦不小心写出不当的内容,不仅可能名落孙山,还可能牵连整个家族。

    一时间,整个考场内怨声载道,大批考生愁眉苦脸地看着考卷,对出题者大发牢。

    而这时的胡惟庸,如果有情绪波动的功能,恐怕早就笑开了花。

    可惜他没有,他就像一条咸鱼精,只知道躺着吃喝玩乐。

    至于考生?

    跟我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简介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目录 > 第9章 最后一道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