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天刚翻亮,孟教授从床上爬起来,精神抖擞地拾掇拾掇自己,还从背包里抽出条蓝白纹的领带系上。
拉开门,一阵冷风扑面打来,带着潮湿的白气,冻得孟教授脸颊僵冷。
“要入冬了。”
他踩着毫无穿透力的阳光,走到村尾,大铁门敞开,径直进去,等在小洋楼外。
小洋楼里昏暗又寂静,后院的果香夹着密集的花椒麻味,被冷风带得灌入鼻腔。
孟教授的视线不由地往后院的土里瞟,如果……哪怕弄到指甲壳大小的土壤,他也觉得这人生值了。
紧紧扣住双手,下无比大的力量,才忍住没上去抠一坨。
他转移视线去看沟渠,渠里的水流,经过一晚的沉淀,被渠两旁的土地吃得水位线下降大半。
吃得好,土壤变得松软,看起来像模像样了。
“啊哇!”孟教授大叫一声,不可置信地推眼镜,镜片都快贴到眼珠子上,才使劲往前探头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三十三号地的高粱,和五十三号地的大麦,冒芽了,矮矮小小的绿芽,被雾气笼得看不真切,但确实长出来了!
若不惊风地暴露在浅淡的阳光和雾气里。
他用自己六十年大大脑,飞快运转。从他们挖沟渠,到机三松土、撒种子、覆土,沟渠水自由灌溉。
所有过程,一点不漏的回想,回想,再回想。
松土没技巧,直白地挖一锄子,用锄头打散土,随手扔进种子,随便勾一锄子土盖上,浇灌都依靠土地自由吸取沟渠里的水。
就这么简单,竟然一夜的功夫,发苗了!
太不可思议了!
他研究出的x-13号马铃薯种子,要率先培养土质,再埋入种子,在室内蕴五天,才会发芽,如此每一步精确到完美,发芽率也不过百分之五。
这……难道是他完美过头了?
孟教授:怀疑人生>
小洋楼右侧方亮了灯,洁白的灯光从窗户倾斜而下,将后院照得宛如白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孟教授停下无意识往三十三号地走的脚步,被光引得抬头看。
发电机安静地坐在屋檐下,房间的灯却亮着,他们这是通上电了?
不等他再思辨,灯光刷地暗下,小洋楼又恢复到被白雾笼罩得模糊状态。
孟教授回到前院,继续等。
半小时后,小洋楼的大门打开,白豆腐般的小宝宝扫他一眼,扭身进去了。
机会的大门为他打开了!
孟教授低咳一声,端正姿势和态度,推开前院栅栏小门,走进去。
厨房的砂锅“噗嗤噗嗤”磕响,热气扑腾,站在水池边洗菜的人,头也不回地说:“随便走。”
哪敢随便坐,这人明摆着懒得花时间和他多说。
孟教授拉出大厨台下的圆木凳,坐上去,双手交叉握在厨台上,表面镇定,其实心里慌得一逼。真是辩论赛都没这么紧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武番洗干净小白菜,放在篮子里滴水,又转身去掀开砂锅盖,用勺子搅动锅里的粥,然后盖子压着勺柄,留缝隙通气,再把滴干水的小白菜切碎,装在盘子里备用。
洗干刀和菜板,扯下白毛巾擦干手,脚勾出厨台下的圆木凳坐下。
“说吧。”她说着,从装菜的木框里摸出一个嫩玉米,再拿个盘子放在手下,慢悠悠地剥起玉米。
孟教授沉思两秒,实话实说:“想向你请教些种植技巧。基地的种植,要么种子在土里腐烂,要么发出的芽茎坏掉,生产能力最强的马铃薯,也只有百分之五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