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陛下可曾记得雷家堡有这样一位人物。
偶尔间,有几匹骏马奔腾疾驰而过,蹄音阵阵从朱雀门一路延伸至乾清宫前,声响震荡回
众臣分侧闪开路径,只见朱高焱稳步而出。他高冠束发,赤色战衣披挂全身,狻猊铠甲熠熠生辉、乾坤宝带紧扣腰间,小小身量亦是威风堂堂。刚站定位置便果断下跪:“儿臣在此,恭听皇命!"
见爱子如此沉稳,朱棣眼角舒展几分欣慰笑意:“朕特命汝为征东大元帅……并携副将朱瞻基、汤鼎、金海诸人,即刻前往台州讨伐贼倭,速斩顽寇归返。"
随着话语落定,他亲手取出印玺递与郑和,再一路传到朱高焱手上。
朱高焱双手郑重托起沉重的帅印,气息稳定回答:“臣定竭尽全力不负圣恩!"这一番言语掷地有声,正式标志他成为了率统千军万马的一代主帅!
然而此刻大殿一侧暗流涌动。朱高煦与朱高隧二人面色阴郁,往昔每逢征战总是他们的主旋律。凭借累累功绩,他们在沙场上早已混得游刃自如。这次东征,众人皆知倭国不足为惧,谁担正将皆是唾手可得之勋。可是如此美差竟全然落空,让梁王及太子派别独享成果。
对于朱高煦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本想借此次战机实现完美翻身良机的他,如今只能站在边缘为人鼓掌饯行,心中落差宛若天上地下般剧烈不堪忍受。
按照传统,朝廷无需血牲祭奠出征典礼,授封后朱高焱立即挥军启程。浩浩荡荡的兵阵沿着东门浩浩荡荡行进,朝着遥远东海之地的台州府而去。
待大军消失视野之后,朱棣步入养心殿内。这里等候已久的北冥玄一看见他进来忙上前躬身言道:“万岁陛下安好,末将已经安排族里好手跟随护航梁王左右安全无忧。"此话顿教朱棣心内宽慰无比。毕竟作为父亲最怜恤疼爱的儿子,无论如何也难以将其轻易推向前线险地。这更似一场历练,期望着儿子增长见识成熟起来。
朱家子孙历来以坚毅果敢著称,此次委以重任就是为下一代栋梁做铺垫。朱高焱和朱瞻基这两个年轻俊杰必将接过朱氏血脉继续辉煌传承下去,支撑起明朝未来新高度!
随后,北冥玄一则透露另一则情报:“另有台州府暗哨来报,此次倭寇掠夺行为恐非寻常……除了焚掠村庄屠戮百姓外,他们袭击了名叫雷家堡的一处据点,似乎取得某件重要东西"
听到此处,朱棣眉峰轻蹙:“雷家堡朕记得此宗派名号确实存在于台州境内,素来庇佑民众抵抗外敌入侵颇具声誉。如今竟被劫洗一空实在令人生疑啊"
江湖中的势力并不等同于山贼流寇,实际上,多数门派内都是正派人士。
这片武林同样有自己的准则与规范,历来那些不正之风的宗派都会受到中原各大门户的一致反对。
此外,这一切还深受当权者的影响。每逢改朝换代,天下间难免会迎来一次巨大的变动与清算。
这些所谓的江湖门派虽有一定能力,却远无法与庞大的军阵抗衡,因此若想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屈从于统治者的命令。例如朱元璋登基称帝之际,南北方的大家族以及上百个小大势力均向其进贡表示效忠。不过这种情况并非每朝每代皆相同,像元朝建立之时,仅有少数组织有所响应。明朝能够赢得众多门派的心服口服,朱元璋个人魅力功不可没。作为承载汉族血脉之人,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拥护,这份认同感甚至传递至后来永乐一朝。
北冥玄一边说着边道:“陛下可曾记得雷家堡有这样一位人物。"
"他的名字叫做雷梦杀,本是雷氏三家主,后来因故脱离原家族加入军旅。"
朱棣眼神微凝:“此人倒是条汉子!"
当年靖难之战之所以让建文朱允炆逃脱,这其中便少不了雷梦杀的一份助力。当时有一万名士卒组成的部队成功迟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