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1章 个人一等功
张副部长,惭愧道,“这是我对步兵班火力配置的设想,现在看来,后勤保障是个问题。”

    张副部长接过仔细看了一遍,眉头扬了扬,“你认为应该用56式冲锋枪替换掉56半?只保留一支56半作为神枪手的武器……连机枪副手、四零火副手都配备56式冲锋枪……”

    “是的,如此一来,一个班就有至少十二支自动步枪,火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李干说。

    张副部长说,“配备至少两挺轻机枪、两具四零火,是不是太奢侈了?”

    李干说,“首长,火力为王,能更多更快地歼敌,同时大大减少我方伤亡,多耗费一些弹药算什么,库存的弹药只怕打十年仗都消耗不完。”

    张副部长微微点头,认同了李干的看法。

    六十年代大备战时期,全国军工厂疯狂生产了不计其数的轻武器和相关弹药,那可都是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准备的,用二十年恐怕都用不完。

    张副部长这位老兵立即看出了李干设想的这个配置的优势,如此一来,在没有上级火力的支援下,标准步兵班自身就拥有较强的攻坚能力。

    缺乏重火力的情况下,步兵分队攻击敌人建有地堡和永固式防御工事的阵地,只能使用炸药包进行抵近爆破,非常危险!

    李干的思维到底是不一样的,在他眼里,战士们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哪怕为此多消耗几吨弹药。

    今天和李干的谈话,张副部长感触良多,他离开军队系统多年,但作为老兵,他时刻关心着部队的发展。

    教训安猴基本没有悬念的了,剩下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打、怎样打。张副部长心想,得找以前的老战聊了聊了,把李干的新想法拿出来让他们研究研究,时间上还来得及。

    结束“不务正业”的一天,李干和吴强等人返回985厂。

    吴强一路上都在思索着给歼-7出口版配备哪一种航火这个问题。

    李干突然说,“吴工,你说,给歼七装一颗雷达,使其具备打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的能力,难不难?”

    吴强闻言,冷笑反问,“你说呢?”

    李干呵呵一笑,说,“我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金陵所不是搞出了多普勒雷达了吗?换了斯贝发动机后,机头直径增大了,装一具多普勒雷达不难。”

    “进气口呢?进气口不要了是吧?”吴强翻了翻白眼说,心想,你这个试飞员真是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说。

    李干理所当然地说,“机头进气改为机腹进气呗,又不是改不了。”

    吴强下意识地说,“那还是歼七吗?”

    李干反问,“一定要是歼七吗?”

    吴强猛然一愣,继而迷茫,然后若有所思——是啊,谁说一定要困在歼-7上?

    他猛地一惊,压着声音说,“李干,你什么意思,要和211厂的歼八竞争?”

    “为什么不可以?”李干再一次反问。

    吴强沉默了。

    985厂被压抑得太久了,以至于现在想都不敢想去和大哥级的211厂抢项目。

    就好比家中被长期压制的小辈,自卑成了习惯,理应吃剩菜剩饭,但凡有其他想法,那就是罪过。

    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李干,完全站在过来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没有任何技术之外的顾虑。

    若是按照原先的历史轨迹发展,还要等好几年,宋文忠才能在第三代战斗机立项研讨会上提出10号工程,也就是著名的歼-10。

    李干要加速这一进程,让部队更早地用上先进的三代机,而不是让国家将宝贵的资源耗费在注定“定型即落后”的歼-8项目上。

    基于歼-7,利用出口这个项目做大幅改进,机身放大了,机头进气改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简介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目录 > 第11章 个人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