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8章 出征
伍,每支队伍大约十人,总共派遣了一千多名侦察兵进入漠北,充分显示了他急于查明北元踪迹的决心。

    渴望立功。

    同时这也是为了证明自己。

    李武和张武两人被编入第明朝的边防军是骄傲的。

    这一点直接体现在士兵的气度上。

    历史多次证明,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让国家挺直腰杆,因此李武一直认同朱元璋多次征讨漠北的策略,以及朱棣登基后五次远征漠北的做法。

    战场是锤炼军队血性的最好场所。

    而且游牧民族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从古代的匈奴、鲜卑、柔然、契丹、蒙古等,哪个时代不是对中原虎视眈眈?

    不主动出击的后果,就是看着他们发展壮大,进而侵扰中原。

    可惜朱元璋和朱棣对漠北采取的“进攻与防御”

    策略缺乏新意,依旧沿用自古以来分化打压的老办法。

    尤其到了朱瞻基后期,连分化和打压都懒得去做,完全采取了被动防御的姿态,“天子守国门”

    这句话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守门人,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瓦剌势力壮大,最终朱祁镇尝到了苦果,导致了对明朝影响深远的“土木堡之变”

    。

    当然,朱祁镇也有自己的原因,但从他往上数,除了他的祖父朱高炽勉强算一个,其余的都亲自带兵出征过,有这样的传统在,朱祁镇即便明白轻重缓急,也忍不住想要尝试一下。

    其实要说如何彻底解决蒙古问题,还真得佩服那些棋艺高超的人。

    再说回来,

    虽然北元已经,但仍有“能弯弓射箭者不下百万”

    的说法,打仗还是要打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李武按照规矩找到了他们的侦察小组,因为到得早,小队里只有三个人到了,李武看到这三人都是蒙古人,心里立刻明白了,这三人应该是他们的领队。

    核验腰牌后,李武笑容满面地上前搭话,而张武则蹲在一旁,仍显不甘。

    几句交谈后,气氛逐渐缓和,李武得知领头那人本名买纳,归顺大明后改名为顾明。

    顾明身形约莫一米七五,年约三十余,虽不算魁梧,但体格强壮,无需动手便知是崇尚力量之人。

    相较之下,李武则显得单薄许多。

    因此,李武在谈话中不失时机地提及顾明结实的体魄,并给予赞美,起初顾明还能克制,但渐渐难以自持,脸上不禁浮现憨态可掬的笑容。

    张武在一旁听了,微微皱眉,心里觉得壮硕算不上什么特别的优点。

    然而,他并未察觉,顾明对李武的好感正与日俱增,已生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之感。

    李武见状,也笑着回应,改口称其为顾哥。

    继续聊了一阵,双方愈发熟络,李武也放得更开。

    “说到名字,顾哥,我听你的蒙古名也挺动听的,是不是有什么含义?据说你们蒙古人取名都蕴含深意,想必你的也不差。”

    此言一出,顾明脸上的笑意骤然僵住。

    旁边的两位蒙古人亦将目光投向李武。

    原本融洽的氛围似乎因这句话而破裂。

    然而下一秒,顾明又展颜一笑,只是笑容里多了一丝苦涩。

    “买来的奴隶。”

    顾明接着解释:“过去我是蒙古贵族的奴隶,后来皇帝带兵来了,我杀了主人,转而投效朝廷。”

    额。

    张武忽然感到一阵尴尬。

    这名字背后的含义实在不妥。

    李武挠挠头,顾明反倒宽慰道:“无妨。”

    李武坦然接受,稍作思考后补了一句:“说到名字,我觉得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简介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目录 > 第8章 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