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十一章
“让我想想,莫非王家有位待嫁的姑娘?”
……
大军历时三月踏足草原,归来时已至。
北平四周的草木渐显生机,少了草原上的风,气温回暖,行走间竟会微微出汗。
冬盼春至,夏盼秋临。
北方的春秋时节,尤为舒适。
散营之后,各处卫所的兵士纷纷返回各自的驻地,通往北平的古北口更是人影幢幢。
燕王的护卫军本就驻扎于此,无需再往主营赶,有的住在城内,有的则散居于附近的屯田庄,回家不过举手之劳。
只是李武此刻还无法归家。
他必须先前往小岭庄,将阵亡将士的骨灰与抚恤金亲手交给他们的家属。
他的部下多来自小岭庄,众人同路而行,加之阵亡者皆为熟识之人,一路上气氛难免沉重。
李武心中忐忑难安,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出父亲归乡时的模样。
那一天,张玉清悲痛欲绝,仿若将自己的半条性命一同送入黄泉。
思绪缠绕间,抵达小岭庄时,李武的步伐竟也变得迟缓。
但终究他咬紧牙关,不动声色地迈入村中。
李武带着薛禄等人逐一走访,第一户迎来的是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少年,他在战场勇猛无比,却因失散未能跟上队伍。
这家的老母亲掩面抽泣,极力抑制泪水,却愈发显得哀伤。
李武默然无语,深深吸了一口气。
薛禄递上骨灰盒与抚恤金后,略作宽慰便陷入沉默,毕竟外人无法真正体会这份痛楚。
接着,他们继续前行,第二户、第三户……直至第五户。
第五户的主人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壮汉,他曾多次斩敌立功,却终因体力耗尽,未能得救而英勇殉职。
那个少年才十五岁,未来将成为李武的同伴,一同再次奔赴战场,经历生死考验。
就在李武准备离开这家的时候,少年冲了出来,仰起头,含着泪问李武:
“我父亲在战场上是否害怕过?”
李武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曾。
你父亲英勇无比,不少敌人都因他而退却。”
“我就知道,我父亲跟我说过,当了兵就不再惧怕死亡。”
少年骄傲地说着,眼泪却不停地涌出,他使劲擦掉,似乎想抹去悲伤。
“我听人说你是百户,以后我也想跟着你当兵,我只是想告诉你,我也无所畏惧。”
“你叫什么名字?”
李武问他。
“曹小满。”
“我相信你。”
话音刚落,李武转身先行出了院子。
此刻的小岭庄随着军中年轻人的归来渐渐热闹起来,但这种热闹里夹杂着几分悲凉。
李武叹了口气,环视四周。
这世上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村落,为了大明,为了我们的民族,流尽了祖辈的鲜血,然而这个世界对他们又有几分公平?
大明初年还算不错,越到后来越艰难,甚至到了后期,许多百户把那些毫无希望翻身的军户当作自家私奴随意使唤。
这对军户来说是多么不公平啊。
再看看那些世袭的八旗兵士,待遇又是多么优厚。
李武心想,他来到这个时代,若有机会,定要为这些军户做些什么,否则心中不安。
正想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走了过来,笑着喊道:“李百户?”
李武回过神,转身一看,开口道:“金叔,您别见外,您比我爹年纪还大,直接叫我李武或李大都行。”
金叔一本正经地摇头:“不成,规矩不能乱,我儿子回家跟我讲你成了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