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2章 第十二章
   这是什么逻辑?

    但下一秒,李武的目光落在了田契上。

    这东西,似乎比他预想的还要重要,还更有分量!

    ---

    去田地庄子看一看

    家里穷怎么办?

    李武带着现代人的商业思维,本能地想做买卖,但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想法与之大相径庭。

    除了做官领取俸禄外,无论是士绅还是平民,脑海中的下一念头便是购置田产。

    我或许钱财不多,但绝不能没有土地。

    这种观念深深植根于当时人们的意识之中。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对土地的执着,即便千言万语也难以详述。

    尤其在这个物质匮乏、粮食直接决定金钱价值的时代,没有土地便意味着缺乏安全感。

    而且,那个时代的粮食产出本就有限,一旦遭遇天灾或战乱,首当其冲挨饿的就是那些无地之人。

    这让张玉清怎能不重视这份田契?

    此外,田地与房屋不同,并非你想要就能买到的。

    许多人哪怕生活拮据,也会牢牢守住自己的土地。

    李武苦笑着说道:“娘啊,您别胡思乱想了,这是我立功所得的赏赐,今天才送来,您别担心,燕王也没让我去做什么危险的事。”

    “真的?”

    张玉清狐疑地盯着李武,“你可别糊弄你娘我这种妇道人家。”

    “放心,绝对没骗你。”

    经过李武多次保证,张玉清才终于放下心来。

    然而,刚放下担忧的张玉清,转眼间又像捧着珍宝一般,小心翼翼地打量着手中的田契,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向往。

    五顷地,张玉清默默数着手指。

    李武笑道:“总共五百亩地呢,听说王府那边有二十多户佃户在耕种,都在同一个庄子里。”

    “这也太多了吧。”

    张玉清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确实不少。

    李武不得不承认,朱棣在这方面确实很大方。

    有了这些土地,李武如今彻底成了地主。

    张玉清笑着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抚摸起那张田契。

    许久,张玉清抬起头,认真地看着李武。

    “大哥,我想去看看我们的地。”

    李武很少见张玉清如此严肃的模样,怎会忍心拒绝,于是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好啊,明天我们就去,想看多久就看多久。”

    张玉清开心地笑了,笑容中充满了希望。

    晚上,睡下时。

    李武躺在床上还在感慨土地对张玉清的巨大吸引力,同时也不禁想起朱棣与朱能饮酒时的话,朱棣对许多百户和千户都曾这般施恩。

    李武并不清楚朱棣此刻心中所想,但他推测即便朱标尚在,朱棣对皇位的渴望或许也难以实现。

    然而,朱棣依旧悄然地争取着将士们的忠诚。

    这句话正应了一句古话: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所准备的人。

    第二天清晨,吃过早饭后,李武让老三借了辆马车,并安排好二贤在家照顾其他家人之后,便带着张玉清和老三前往田地所在的村庄。

    二贤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带着些许惆怅叹了口气。

    其实她也很想去看看。

    但想到自己身为女子,终究是要嫁人的,便将这话咽了回去。

    接着,想到自己的婚事,二贤又是一声叹息,都十八岁了,还待字闺中。

    十八岁。

    这个年纪像一根刺,深深扎在她心里,每一次想起都令她隐隐作痛。

    可是她又能怎么办呢?

    纵然她偷偷和别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简介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目录 > 第12章 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