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将无法摆脱朱棣的影响,只要稍有三心二意,恐怕朱棣不会轻易放过他。

    然而,若换作旁人或许还会权衡利弊,考虑对人生、未来的影响,但李武根本无需多想。

    朱棣的势力如日中天,不投靠简直愚不可及。

    李武随后翻开那本册子。

    一直在留意李武表情变化的朱棣满意地笑了,觉得自己对他寄予厚望并未落空。

    册子里列着几人的名字,旁边写着各自的职务。

    李武仔细一看,发现这些人全都分布在辽东各处。

    这时朱棣开口说道:

    “你把这些名字记下来,在辽东若有困难可向他们求援,特别是关于蒙古人今年冬天会聚的情况,这件事不必过于谨慎,让应天知晓也无妨。

    不过刺杀察罕的事,还得靠你亲自出手。

    首先,辽东各地耳目众多,借助他人之力容易牵连王府,毕竟察罕终究是大明的侯爵,一旦朝廷追究起来,我可以推脱,你却无法回避;其次,参与的人越多,你暴露的风险越大,你知道暴露的后果吗?”

    “知道。”

    李武回答。

    实际上,朱棣想要除掉察罕,不过是给蓝玉一个警告,但此事绝不能让蓝玉查出端倪。

    只要蓝玉将矛头指向朱棣,恐怕又要掀起波澜。

    这也是朱棣派遣李武远赴辽东而不启用当地人的原因。

    即使朱棣在辽东的人再可靠,在这件事上他也信不过。

    他们不像李武,一家老小以及李武的前途都掌控在朱棣手中。

    如此一来,即便事情败露被追查到,朱棣也可以将责任推给李武,李武则只能默默承受,无话可说。

    “对了,察罕此行到辽东究竟做了些什么,你也尽量了解清楚。”

    朱棣忽然想起这一点,叮嘱道。

    李武答应下来。

    随后,李武与朱棣围绕此次入辽之事继续交谈了一阵,直到李武没有疑虑,才起身告辞。

    可是,李武刚站起来准备离开时,朱棣再次叫住了他。

    朱棣注视着李武,似乎在沉思些什么,过了片刻才开口说道:“办事要小心,别刚担起重责就栽在里面。”

    李武点头致谢,并顺便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李武离开燕王府回到家后,发现张玉清已经为他整理好了行装。

    李武走上前和张玉清闲聊几句,还不时对行装提出一些建议。

    张玉清白了李武几眼,自顾自地收拾,完全不理会李武的意见。

    张玉清手边的事情还没忙完,却又忍不住再次说道:“大哥,我知道燕王很器重你,母亲也没阻拦你建功立业,你想要让家里有面子,保护家人,我也明白。

    但你在外面也要多想想家,别太莽撞,免得丢了性命。

    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即便家里再风光,又有谁能担得起这份责任?就连马仁他们几个也养不起这样的局面。”

    李武郑重地点了点头。

    ……

    第二天清晨,李武等人便启程了,朱棣为他们安排了新的身份,他们乔装成药材商人,朝山海关方向进发。

    与此同时,从安庆卫早早出发的一支商队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遇到了麻烦。

    一群山匪将商队团团围住。

    商队中的所有男性都握紧武器,严阵以待。

    为首的山匪独眼龙,鹰钩鼻,三角眼,脸上还有一道疤痕,单看这副模样便知其凶狠残暴。

    此刻,他掂了掂商队首领递上的买路钱,目光又扫向商队的货物,一边沉思一边将钱揣回怀中。

    然而,当他抬起头时,眼中杀意已浓,手中大刀翻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简介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目录 >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