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09章 收费标准
认,如今的世道已经离不开他们了。

    他沉吟片刻,开口道:

    “即便如此,商贾如何能与大明的繁荣挂钩?商贾所得,皆为黎民膏脂,他们愈富,岂非意味着掠夺百姓愈甚?”

    “此言虽对,可你是否曾思虑,商贾在其中承当了多少本应由黎民承受的风险?”

    朱瞻基摇头道:“农夫耕种出粮食,商贾购入后再售于他人,其间纵使价格高昂,却未曾论及运输耗费,单是粮价波动,已令商贾面临极大危难。

    若高价购入后粮价骤跌,其亏损岂非正是代百姓消弭了风险?”

    “这……”

    朱高炽虽非愚钝之人,甚至多有智谋,却仍受传统观念束缚。

    听罢朱瞻基之言,恍然有所悟,但内心深处却本能地觉其理悖俗常。

    朱瞻基见朱高炽反应,知其父虽表面糊涂,实则已然心明。

    只是长久根深的思想,难以瞬间接受新说。

    对此,朱瞻基早已满足。

    有些道理一旦埋下伏笔,只需时日培养,终会开花结果。

    于是朱瞻基见时机成熟,便低声续道:

    “所以,我们需依赖商贾,而大明之兴盛亦仰仗他们。

    一方面可带动百姓增收,另一方面也可容许百姓涉足商业,例如饲养家禽牲畜,或种植更有价值的作物,收获之后直接出售给商贾,而非一味耕作稻谷!”

    “毕竟即使丰收,百姓所得依旧有限,逢歉收年份,生活依旧艰难。”

    “唯有拓展粮食以外的收入,百姓方能脱离单纯靠天维生的困境,获取更多收益。

    即便遭遇天灾,也有其他收入支持度日。

    况且这些行业比种粮获利更快,更易让百姓富足,手中有闲钱,自然生活更好。”

    “如此一来,岂非人人都逐利而行?”

    “若种别的高值作物或养牲口利润更大,谁还愿种粮?”

    “自然没人!”

    朱瞻基摇头道:“虽逐利乃人之常情,但避险亦是啊。”

    “养牲口也好,种别的高值作物也罢,都得因地制宜。

    违背这道理,必无益处。”

    “比如南方的好田地,种占城稻一年可收两次甚至三次,稳产,百姓因之富裕。

    可若改种北方的高值作物,风险就大了些!”

    “没十足把握,谁敢冒险?还是会选择稳妥的水稻。

    再说,有些地天生就只适合种粮,总不能因种不了别的就荒着吧?”

    “退一步说,要是人人都不种粮,粮价岂不飞涨?那时必有人眼见商机。”

    占城稻是郑和从海外带回的,如今南方已广泛种植,朱高炽对此很熟悉。

    听朱瞻基这么讲,他也陷入思索。

    不可否认,朱瞻基所说,无论怎么看,都有几分道理。

    “这类事朝廷该管。

    粮少,提价便能吸引更多人种粮;别的多,价格自降。

    当然,为防奸商哄抬物价,朝廷不仅要管控价格,还得立法约束。

    给商方便,商就得守规矩,不守规矩的,留他何用?”

    “给商立规矩?”

    朱高炽点头,对大明商律颇为清楚,连商衣都有规定,所以他不觉新奇。

    不过他仍犹豫地问:“虽如此说,这路怎么修?你说的事确利于南来北往的商客,但花费庞大,户部怕是不会答应。”

    “毕竟你祖父如今还在北伐,不知何时方能结束,钱粮之事倒还好解决,户部并不短缺。

    但若要修筑这般规模的水泥路,少说也需耗时数载,期间招募民夫,每日所需粮草便是不小一笔开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简介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目录 > 第109章 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