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兄长沉甸甸的爱与责任。
黄海帆在信中,会细细询问弟弟妹妹的学习情况,分享自己在军校的见闻,鼓励他们要努力学习,走出榆树,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每一封信,都是黄海帆对家人深深的牵挂,也是他对家乡的眷恋。
怎么啦对榆树很生疏也难怪,一个县级市,很不起眼的小地方。对方见方逸飞没有回复,又发了一条消息,还附上一个捂脸笑的表情包,试图化解可能出现的尴尬。
哦,不是,我知道这个地方,上世纪80年代是榆树县。方逸飞赶忙解释,生怕对方误会。
80年代就知道榆树县,先生过往经历……对方好奇地追问,字里行间都透着浓浓的探究欲。
以前有一海军军校同班同学是榆树县人,他经常给我介绍家乡的黑土地和特产。方逸飞耐心地回复,思绪也随之飘回到了与黄海帆相处的那些日子,那些关于榆树的点点滴滴,此刻都变得格外清晰。
黄海帆总是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家乡广袤无垠的黑土地,春天里,黑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夏天便会迎来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海洋;秋天,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翻滚,那是丰收的喜悦;还有家乡的特产,黏糯香甜的玉米、颗粒饱满的大豆,榆树的干豆腐拌大葱,每一样都让黄海帆念念不忘,也让方逸飞对榆树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海军军校同学在哪里的军校对方的好奇愈发强烈,问题一个接一个。
南京。方逸飞简短地回答,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岁月的重量。
紫薇园吗对方的消息瞬间弹出,速度之快,让方逸飞心中一惊。
方逸飞愣住了,紫薇园,那可是上世纪80年代南京海军军事学院的保密邮址,在当时,知晓的人寥寥无几,即便如今信息逐渐公开,但能如此迅速准确说出的人,也实属罕见。这个拾瓶人,怎么会知道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与疑惑涌上心头,让方逸飞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您是男士还是女士方逸飞怀着一丝警惕,小心地询问,他迫切地想要揭开这个神秘拾瓶人的面纱。
一位已退休三年的女医生。对方大大方方地表明身份,没有丝毫隐瞒。
您熟悉榆树县一中毕业的黄海帆吗方逸飞突然又想到了黄海帆,当年,黄海帆可是榆树县一中的风云人物,担任学生会主席,在市县高中学生演讲比赛中多次夺冠,凭借极强的思辩力和震撼人心的演讲,被同学们称作黄澎湃。他心想,如果对方是一中的学生,年龄也刚好处在那个年代,说不定认识黄海帆。
黄海帆在演讲台上的风采,至今仍深深印在方逸飞想像的脑海里。他身姿挺拔,眼神坚定,言辞激昂,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台下的观众常常被他的演讲所感染,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然而,消息发出后,手机屏幕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方逸飞静静地等待着,耳边只有栈桥下青蛙的阵阵鸣声,一声接着一声,仿佛在为这漫长的等待伴奏。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都变得无比漫长,方逸飞的心跳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手机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动静。
认识……许久,对方终于回复了两个字,那简短的回复,却仿佛带着无尽的深意。
随后又说,明天晚上九点再谈吧,先生。还没等方逸飞再问,对方已经下线了,留下方逸飞对着手机屏幕,满心疑惑与期待。
方逸飞隐隐预感到,一场不寻常的对话即将展开,可他怎么也猜不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只能满心期待又略带忐忑地等待着次日的交流,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猜测与想象。他猜测着对方与黄海帆的关系,回忆着黄海帆的过往,那些被遗忘的细节,此刻也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