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6章 没本事攻打他们的粮仓
所有情况都说了出来。

    这些位置和史书记载完全一致。

    在清戈江后方靠近长江的地方有几个蒙古粮仓。

    这些粮仓原本是为了给十三万蒙古大军提供补给的,总共有足够十三万人吃三年的粮食。

    对明朝来说,粮食才是最要紧的东西。要是粮食充足,朱雄英甚至能在神雕侠侣的世界里迁徙大量人口过去。

    其实现在的宋朝,也就是江南那一小块地方,整个北方都已经成了蒙古的地盘。

    这章没有结束,请!

    要是打败蒙古帝国,就能得到一个超级大国。

    到时人口可能达到十几亿。只要能全都迁过去,就能大大加快明朝工业化进程。

    关键是粮食问题,这么多人过去,粮食消耗也是个大难题。

    短期内,朱雄英也不打算和蒙古帝国正面决战。

    得等这次协议谈完再说。

    通常情况下,军队的粮仓会设在交通要道上,古代运粮成本很高。

    如果粮仓位置交通方便,辐射范围就广,军队活动空间也大。

    但粮仓位置太好找又容易被敌人攻击。

    所以粮仓还得有隐蔽性,不让敌人轻易摸清具体位置。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古代不少粮仓都设在偏远地方,大多数时候放在小城镇,甚至一些小村庄里……小村庄足够隐蔽,又能保证交通便利。

    那些蒙古军的粮仓也在几个小城镇里,只是位置不算特别偏僻。

    对蒙古大军来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要给清戈江附近的大军供粮,粮仓就必须在长江南岸,没法做到多隐秘。

    或许当时蒙古人也觉得,南宋朝廷没本事攻打他们的粮仓,所以就放心把粮仓放在清戈江后方,连守军都没派多少。

    休息了一晚后,这支军队立刻绕过清戈江,直奔后面的几处粮仓。

    几乎没费什么劲,拿下三个城镇后,总共收粮一百万石,换算下来大概是一亿斤。

    对大明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能养活更多的人。

    在朱雄英看来,攻下这个粮仓的收获比击败蒙古十三万大军还要多。

    解决了这三处粮仓后,朱雄英果断放弃攻打健康的想法,转向北方。

    他打算渡过长江,去江南另一边的文州府,那里是蒙古军在中原最大的粮仓所在地。

    一旦拿下文州府,建康城附近的二十七万大军就会崩溃,建康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至于建康的安全问题,现在这十三万蒙古军已经被消灭,建康的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古代这些城池,要是想靠人海战术攻城,根本不可能。

    一座坚固的城墙,对步兵来说就像不可逾越的天堑。

    很多人以为后世太祖皇帝治下的城墙就不管用了,其实不然,大宋的城墙更厉害。像电视剧里那种爬墙攻城,完全是天方夜谭。

    那样的攻城方式,几千人就能守住一座大城。

    攻城有多难?看看襄阳城就知道了,前后打了几十年才破。

    古代攻城大多是以年为单位。

    当初明朝开国时,跟陈友谅的大战……

    朱文忠带着两万人守住了洪都城一个月,直到洪武皇帝赶到。这样的守城故事在华夏历史上多得是,但攻城一方通常损失巨大。

    现在蒙古大军损兵十三万,造炮工匠也在忽必烈手里,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攻下建康城。

    朱雄英一路势如破竹,清戈江附近几乎全被蒙古占据,不过每个县城驻军不多,仅够维持治安。遇到中央军后,这些县城毫无作用,中央军一到,所有县城便投降。

    清戈江附近的十三万蒙古大军被中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简介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目录 > 第66章 没本事攻打他们的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