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回 惊蛰·雷动风行气始畅
    《灵蝶衔春·二十四节气医仙录》

    一、雷惊蛰户·肝气萌动

    惊蛰前三日,药王谷的天空便被铁灰色云层织成密网,云层缝隙间偶尔漏下的微光,如煅烧后的青铜器泛着冷冽的青芒。青梧站在药寮前,见云叟凝视着东方天际,手中桑木拐杖有节奏地轻叩石阶,每叩一下,拐杖顶端的木蝴蝶便振翅般颤动,与地下传来的闷响形成共振,恰似人体足厥阴肝经的脉动从太冲穴直达巅顶。

    "《周易·说卦》曰:震为雷,为龙,为玄黄,其于马也为善鸣,其于稼也为反生。"老人忽然开口,拐杖指向远处的鹰嘴崖,崖壁上的冰棱已在暖风中化作细流,如银色的脉络爬满山体,"震卦二阴居下,一阳居上,如阳气穿透重阴,此乃肝阳化风、浊阴出下窍之象。"

    话音未落,天际传来门穴,仿佛有一团小火在体内沿着经络轨迹跳跃——这是肝气随雷气萌动,欲破冬藏之象。

    低头看阶前的蒲公英,锯齿状叶片在风中轻轻颤动,尚未完全展开的绒毛球上挂着雨珠,恰似《内经》中"风胜则动"的活体注解。药田里的天麻正经历奇妙的变化:去年埋下的块茎上,新芽如青铜剑般破土,顶端嫩叶呈逆时针螺旋排列,正是"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具象——螺旋乃风象,对应肝经的升发特性,而叶片边缘的微波状起伏,又如肝风内动时筋脉的拘急。

    青梧拨开覆盖的槲寄生叶片,见天麻块茎与密环菌菌丝缠绕如古玉绞丝纹,块茎表面的环节上凝着细小水珠,在微光中闪烁如星,恰似人体肝经的"太冲穴"在雷气感召下冒出汗珠。"天麻生于朽木之上,得金气而柔,得木气而活。"云叟递来竹制挖药铲,铲柄刻着"振肝熄风"四字,"惊蛰前三日采挖,此时震卦当令,天麻得雷气最旺,其性直入厥阴,可制肝阳上亢之眩晕。"

    二、震灵寻踪·蝶展雷纹

    卯时初刻,天际划过一道紫金色闪电,如盘古开天的斧光,将山谷劈成明暗两半。青梧背着渗着潮气的药篓冲进雨中,忽闻头顶传来振翅声,那声音不是寻常的"扑棱",而是类似竹片摩擦的"噼啪"响,夹杂着细微的电流声。抬头望去,见一只蝴蝶破云而来,翅展五寸有余,翅面呈深青近黑之色,布满树枝状的金色纹路,每一道纹路都分作三叉,恰似《周易》震卦的阳爻穿透阴爻;尾突短而粗,如雷神手中的金锤,末端缀着三粒暗红色斑点,对应震卦的初九、六二、六三爻位;双翅开合间,竟有蓝色电弧在翅脉间游走,与远处的雷声形成频率共振。

    "震灵蝶!《灵蝶秘典》云:震灵现世,雷气随行,翅生雷纹,足践电痕。"青梧惊呼,话音未落,蝴蝶翅尖点地,接触处的草丛瞬间焦黑,形成一个直径寸许的"震"字小篆,笔画边缘泛着焦糊气,却又有新芽从焦土中萌发,正是"震为动,万物出乎震"的鲜活演绎。

    蝴蝶振翅转向,朝鹰嘴崖方向飞去,每过一处,草丛中的昆虫纷纷惊起:蟋蟀跳跃如抽搐,螽斯振翅如震颤,就连伏在叶片上的蜗牛也突然加快爬行速度,如人体内肝风扰动、筋脉拘急之象。青梧注意到,蝴蝶飞过的路径上,蒲公英的绒毛球竟违背风向,朝震灵蝶尾突方向飘动,恰似肝风内动时,气血逆乱的病理状态。

    行至鹰嘴崖下,震灵蝶停在一株三人合抱的古松上,松针在雨中沙沙作响,如万马奔腾过草原,又似肝经循行时的气流动响。青梧忽见松树下有几株植物,茎秆直立如箭,无叶无花,唯有顶端抽出的花茎如旌节,正是天麻。天麻花茎上的苞片呈披针形,尖端微卷,恰似震卦阳爻刺破阴云,而花茎表面的细绒毛,竟与震灵蝶的翅脉走向完全一致。

    三、风木险崖·雷部玄机

    跟随震灵蝶登上鹰嘴崖,青梧只觉山风骤起,风中有铁锈味的腥甜,那是雷气与湿气混合的气息。崖壁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简介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目录 > 第三回 惊蛰·雷动风行气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