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77章 借力?借谁的力?
    思考中…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这些曾经显赫的士族门阀,在连番重创之下已是元气大伤。

    王玄的倒戈,苏家惨烈的结局,都没能动摇太子分毫,反而折损了他们自己。

    这让他们清楚,仅凭如今这点残存的力量,根本斗不过如日中天的太子李承乾。

    一处隐秘宅院内,气氛凝重。

    清河崔氏的族老崔信,须发轻颤,声音带着嘶哑:“太子此人,手段狠,心思沉,远非我们以往应付的那些角色。”

    “再这么各自为战,只有被他逐个击破的份!到时,百年基业,怕是要彻底完了!”

    他的话语中透着深深的疲惫与不甘。

    “崔公说的是。”范阳卢氏的一位中年文士接话,神情十分严肃,“太子新政试点在即,一旦让他搞成了,工商大兴,我们士族靠着的土地和特权,冲击更大。到那时,天下之大,恐怕真没我们的活路了!”

    众人皆是面色铁青,一言不发。

    他们曾经是俯瞰众生的存在,如今却被一个毛头小子逼到了悬崖边上。

    这种巨大的落差,谁能甘心?

    一直沉默的博陵崔氏代表,一个神情阴鸷的老者,徐徐开口:“太子势头太猛,又有陛下在后面撑腰,硬碰硬,不是办法。眼下,只能借力打力。”

    “借力?借谁的力?”有人急切追问。

    那老者唇边泛起难以捉摸的笑意:“朝堂之上,可不是人人都乐意看到太子坐稳的。比如,那些同样盯着储君位子的宗室……”

    这话一出,众人先是一怔,随后,许多人眼中重新燃起了光。

    确实,太子风头太劲,必然招致其他皇子的不满与嫉妒。

    尤其是汉王李元昌那伙人,向来有野心,又跟太子不对付。

    于是,几经周折,通过数层隐秘渠道,士族残余势力的代表,悄悄联系上了汉王李元昌、赵节等人。

    长安城外,一处更为僻静的庄园。

    夜色浓重,几盏灯笼在寒风里晃动,映出几个行色匆匆的身影。

    “汉王殿下,赵将军。”崔信领着几名士族核心人物,对着上首的李元昌和赵节拱了拱手,姿态摆得很低。

    “太子殿下推行新政,说是富国强民,实际上是跟我们士族抢食吃,动摇国本啊!长此以往,大唐危矣!”

    李元昌端着茶盏,慢悠悠地品着,脸上带着几分玩味,不急着搭腔。

    他身旁的赵节倒显得热络不少:“崔公这话严重了。太子殿下年轻,有些想法嘛,确实……咳咳,值得商榷。我们身为宗室,也为江山社稷操心呐。”

    “赵将军所言极是!”崔信像是找到了知己,赶紧说道,“太子殿下要在登州、扬州搞试点,这事一旦成了,我们士族在地方上的根基就全完了!到那时,太子羽翼更丰,朝堂上,怕是没人能管得了他了!”

    李元昌放下茶盏,终于开了口:“崔公有何高见,不妨直说。”

    崔信精神一振,压低了声音:“我们士族在吏部还有些人脉,门生故吏在朝中当差的也不少。太子要在登州、扬州试点,总得知会吏部,举荐官员。我们可以想法子,给他提名的人选添堵,或明或暗,让他们干不成事。”

    “哦?”李元昌眉峰一挑,“若太子非要用自己人呢?”

    “那就退一步,”崔信的语气透出一股狠劲,“想法子安排我们的人手,进登州、扬州试点的官署。就算当不了头,关键时候,给太子的新政捅捅娄子,让他推行不下去。从内部瓦解,比外面硬攻要省事得多。”

    赵节听得连连点头,望向李元昌:“殿下,崔公这计策妙啊!釜底抽薪,让太子有劲使不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简介 >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目录 > 第77章 借力?借谁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