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洋经略
当北方边境局势稍缓,东南沿海的倭寇问题又凸显出来。倭寇勾结沿海的海盗、奸商,烧杀抢掠,沿海百姓苦不堪言。
张峰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浙江巡抚,负责平定倭寇。他到任后,首先对当地的海防进行了全面整顿。他淘汰了一批老弱病残的士兵,招募了大量年轻力壮、熟悉水性的渔民和盐民,组建了一支新的水师。
同时,张峰还大力改进武器装备,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火器技术,打造了一批威力强大的战船和火炮。在战术上,他采用了灵活多变的策略,时而诱敌深入,时而分兵包抄,让倭寇防不胜防。
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张峰率领的明军逐渐扭转了局势,对倭寇取得了多次重大胜利。在平定倭寇的过程中,张峰也意识到了海洋贸易的重要性。他认为,大明不能仅仅满足于抵御外敌,还应该主动走向海洋,发展海洋贸易,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于是,张峰在沿海地区积极扶持商人,鼓励他们开展海外贸易。他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和规范海洋贸易,保护商船的安全。在他的努力下,大明的海洋贸易逐渐兴起,一个以沿海商人为主体的海洋贸易集团开始初具规模。
5
朝堂博弈与改革推进
随着改革的深入,朝堂上的反对声音也越来越大。一些守旧派官员联合起来,试图阻止改革的进行。他们在朝堂上弹劾张峰和张居正,指责他们的改革措施是乱政,破坏了祖宗成法。
面对这些指责,张峰毫不畏惧。他在朝堂上慷慨陈词:祖宗成法固然重要,但时代在变,若不与时俱进,大明必将走向衰落。如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的福祉。
张居正也在背后全力支持张峰,他利用自己在内阁的影响力,打压守旧派的势力。同时,张峰和张居正积极争取后宫和皇帝的支持。他们向皇帝详细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和好处,展示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最终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在稳定了朝堂局势后,张峰继续推进改革。他推行了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合并为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一举措大大简化了税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大明的国力开始逐渐恢复。
6
北抗满蒙与巩固边防
在改革进行的同时,北方的局势又发生了变化。女真部落逐渐崛起,与蒙古部落相互勾结,对大明的北方边境构成了新的威胁。
张峰深知,必须加强北方边防的建设。他再次回到北方,亲自巡视边境防线。他发现,原有的边防体系存在诸多漏洞,军队的战斗力也有待提高。
于是,张峰开始在北方边境大规模地修筑长城,加固堡垒,增设烽火台。同时,他对北方的军队进行了全面的整编,选拔优秀的将领,加强军事训练。他还引进了先进的军事技术,打造了一批威力强大的火器,装备北方军队。
为了分化满蒙联盟,张峰采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他扶持一些与女真、蒙古有矛盾的部落,给予他们物资和军事支持,让他们相互争斗,削弱对方的实力。在张峰的努力下,北方边境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满蒙联军的侵扰次数大大减少。
7
大明集团的崛起与海外拓展
随着海洋贸易的不断发展,大明的海洋贸易集团逐渐壮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被人们称为大明集团。
张峰意识到,仅仅在国内发展贸易是不够的,还需要将大明的影响力拓展到海外。他支持大明集团的商船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乃至欧洲。
在海外,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受到了热烈欢迎,换回了大量的白银和香料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