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朱棣诚服!跃跃欲试的诸皇子!
永乐大典》,使其成为古今中外第一百科全书。
仅这两点,陈锋便觉得,即便朱元璋在“远见”上,也稍逊永乐大帝一筹。
或许朱元璋也有远见,只是囿于时代无法实现,但朱棣做到了,这便是他的过人之处!
这个时空的朱棣或许无缘成为永乐大帝,但陈锋坚信,他不会庸碌一生。
天命之人自有其不凡之处,此路不通,自有别处绽放光芒。
在陈锋看来,海外广袤的土地,或许就是这个朱棣成就伟业的舞台,甚至有可能创造出超越历史上永乐大帝的功绩。
毕竟,有了自己的助力,朱棣将拥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正因如此,陈锋不愿与朱棣为敌。
再加上朱棣近期主动邀约、虚心求教,陈锋觉得,是时候化解往日的矛盾了。
朱棣深深凝视着陈锋,他并不知晓陈锋竟有这般深远的考量。
但陈锋这番话,却让他颇为受用,也正合他意。
在朱棣眼中,陈锋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继续疏远实在不明智,交好才能互惠互利。
原本只是存了结交的心思,听完陈锋这番话,朱棣心中不禁涌起几分心悦诚服。
毕竟,当初是自己险些将陈锋置于死地,如今陈锋却大度地主动示好。
这份胸襟,远超自己,实在令人钦佩!
想到此前对陈锋避之不及,朱棣暗自懊悔,在心里狠狠责备自己。
轻咳一声,朱棣突然绽开灿烂的笑容,一把握住陈锋的手:
“荣幸之至!”
“哈哈哈!”陈锋大笑着拍了拍朱棣的肩膀。
比起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陈锋更看好朱棣。
只因朱棣这份能屈能伸的厚脸皮,就远超常人。
朱棣是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只要对自己有利,哪怕丢些颜面,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就像此刻,即便两人之前关系不佳,朱棣仍能放下身段,为了前途主动求教。
这份心性与城府,同龄人中无人能及!
朱棣也爽朗地大笑起来,一时间,二人竟似多年未见的老友,气氛融洽至极。
笑罢,朱棣忽然好奇地问道:
“陈锋,能给我讲讲永乐大帝的事吗?”
朱棣是真的好奇,另一个时空的自己究竟是何模样,究竟有着怎样的成就,竟能让陈锋用“千古一帝”来称赞!
陈锋神色微僵,随即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你这是想听我如何评价永乐大帝,还是想听我如何夸赞你?”
“咳咳咳!”朱棣尴尬不已,连忙摆手:“没有的事,别乱说!”
陈锋轻笑一声,思索片刻后开口道:
“任何一位帝王都是复杂多面的,毁誉参半,不能片面评判。”
“永乐大帝也不例外,在我看来,他既有宏图伟略,也不乏霸权专政、好大喜功之处。”
朱棣闻言,忍不住皱了皱眉。
好家伙,好话只说了一个,坏话倒占了两个。
陈锋并未理会他,继续说道:“但总体而言,永乐大帝功大于过。”
“他虽‘得位不正’,统治手段严苛,又喜好彰显功绩……但他五征漠北,迁都北京,以‘天子守国门’之举,奠定了大明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的铮铮骨气。”
“他主持编撰《永乐大典》,保存大量古代文献,被誉为中外古今第一百科全书,极大地传承了中华文化瑰宝。”
“他经营西南,安抚边疆各省,平定安南,为华夏开疆拓土。”
“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最远抵达东非,不仅扩大了大明的国际影响力,更促进了朝贡贸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