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艺术点亮生命
渐下坠。在此前的生活中,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理想几乎已经被现实打败了,玉英的出现似乎又把美好和光明带到了眼前。真实的少女化身成安格尔的《泉》,不但美丽动人,甚至向我发出了诱惑的邀请,这样的诱惑如同伊甸园中散发着芳香的苹果,那么美好又那么致命。这幅号称象征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的《泉》,恰恰也是画家安格尔结合了古典美与现实美,试图实现对女性人体完美的理想化呈现。在《泉》中,少女以米洛的维纳斯姿态站立,双肩向左倾斜,左肩上扛着一个水罐,躯体转折起落的曲线动静结合,典雅美丽。安格尔在创作这幅作品时,他试图呈现一个单纯化的维纳斯形象,画家是成功的,这幅伟大的杰作流芳百世,而代表了爱与美的维纳斯在画中化身为少女,穿透时空击中了我的心灵。月下的玉英一方面勾起了我往昔自视高雅脱俗的艺术梦想,另一方面抚平了陈家娶亲后我受到的明嘲暗讽,在这一刻,眼前的玉英和心里《泉》中少女交叠在一起,我得到了现实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尽管出于种种对现实的畏惧,我最终没有接受玉英的诱惑,但这已然是十年晦暗生活中唯一一次精神层面的满足,肉体的欲望与精神的欲望在这短暂的高潮后,随着玉英命运的坠落显得更加珍贵。也正是因为如此,当陈兴旺怂恿我玷污玉英给陈家借种时,他所亵渎的不只是作为我倾慕对象的玉英,更是精神殿堂里的维纳斯,这直接加速了我逃离富楼村的步伐,终于在

    1978

    年重回校园。

    可以说,《泉》在文中的出现,不仅是艺术之梦再次敲击我沉沦的灵魂,更是一次借由田玉英具象化于现实的神迹,好比在天光大亮时,一盏灯显得无足轻重,而身处无边黑夜的人终于看见了一盏灯,哪怕这灯光昏暗,转瞬即逝,也会让人念念不忘,难以释怀。毕加索曾说:绘画是一种魔法,是联系这个满怀敌意的世界和我们之间的媒介。在残酷的生活中,或许艺术的光芒能够让人不至于踽踽独行。

    三、《父亲》——归于平静的和解

    《父亲》这幅画在中出现时,我已离开乡下,洗脱了老黑的罪名,重返校园。可是,离开富楼村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导师的不认可,同学的歧视,感情的不顺,都让我的心无法平静。这样的现实显然与我曾经设想期待的前程出入很大。十年的劳动改造生活已然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从外到内。接受外貌的改变可能更容易一些——在照相馆的镜子前,我几乎是十年来第一次照镜子,曾经眉清目秀意气风发的书生已经生出了许多皱纹和银丝,难过之余我咬紧牙关,迅速接受了这个现实。可时间不仅仅改变了我的外貌,同时也改变了我的精神,我似乎总是与同学们格格不入,对玉英的留恋也让我迟迟无法进入新的感情,此刻的我还没有意识到每一段生命历程都是无法舍弃的一部分,直到我在北京的展览上看到了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站在《父亲》面前,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直观的冲击后,我马上开始试图对标过去习得的艺术知识,从超现实主义到印象派,从梵高到米勒,这是一种退回已知领域去解释世界的本能,但事实上我早不是二十岁出头只能透过书本了解这一切的学生了,我做了许多年阳春白雪,也做了十年下里巴人,当我切实从时间和空间上穿过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回馈给生命同样厚重的体悟——当我透过《父亲》不仅仅看到风格、流派,还看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朴实坚韧的农民,还看到现实生活中不甚高大的田有才(玉英的父亲)、陈兴旺们,这一刻的我似乎才是真正的与世界、与自我、与过往、与艺术和解了。

    在《画里画外》中,主人公的一生是始终与艺术相伴的,艺术给了我少时启迪和困难时支撑,最终成为我与世界和解的契机。我的母亲曾在苦难时期,鼓励我找寻自己人生道路上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画里画外简介 >画里画外目录 > 艺术点亮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