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深闺惊春
南安府的春日总是来得格外早。才过惊蛰,后花园的牡丹已结了花苞,一丛丛嫩绿间点缀着嫣红。十六岁的杜丽娘倚在绣楼窗前,望着远处露出一角的飞檐——那是她从未踏足过的后花园。
小姐,药熬好了。春香捧着青瓷碗进来,褐色的药汁映着少女苍白的脸。自从上月及笄礼后,杜丽娘就染了怪病,整日昏沉沉的。府里请了三个大夫,都说是气血不足。
杜丽娘推开药碗,忽然抓住侍女的手:春香,你昨日说后花园的牡丹要开了
可不是!奴婢今早去折梅枝,看见那株醉杨妃已经绽了三四朵。春香忽然压低声音,小姐若是闷得慌,不如...
暮色四合时,主仆二人提着绢灯溜出了绣楼。杜丽娘心跳如擂,她从未违逆过父亲立下的闺训。穿过两道月洞门,潮湿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春香拨开垂柳,一座荒废的园子豁然眼前。
二、梦梅画魂
月光像银纱罩在太湖石上。杜丽娘抚过斑驳的栏杆,忽然听见潺潺水声。循声望去,牡丹丛中立着座六角亭子,匾额上牡丹亭三字已有些褪色。
原来府里还有这样的地方。她轻叹。夜风拂过,几片花瓣落在她摊开的掌心里。不知怎么,眼眶就湿了。
回房后杜丽娘发起了高热。朦胧中见一青衣书生手持柳枝而来,唤她姐姐。他们在牡丹亭畔吟诗作对,书生折下柳枝为她画眉...五更钟响时,杜丽娘猛地坐起,枕上泪痕未干。
此后她日日往花园跑。杜宝只当女儿病情好转,哪知她是去寻梦。一个月后,杜丽娘在太湖石后刻下柳梦梅三字——这是梦中人告诉她的名字。
三、离殇葬诗
立夏那日,杜丽娘咳出了血。她知道自己等不到见那书生了,便让春香备下笔墨。对镜自绘小像时,她特意在衣襟上添了句他年若傍蟾宫客,不是梅边是柳边。
把这画藏在牡丹亭的太湖石下。她气息微弱地嘱咐,若真有缘...话未说完便阖上了眼。
杜宝悲痛欲绝,按女儿遗愿将她葬在梅树下,又建了座梅花庵供奉灵位。那幅画像却被夜风吹进池塘,沉入淤泥深处。
四、幽期拾画-柳梦梅发现画像
1.
书生落魄
三年后的雨季,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途经南安。岭南的雨季总是缠绵不休。柳梦梅裹紧单薄的青衫,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泥泞的官道上。连日的暴雨冲垮了南安城外的石桥,他不得不绕道而行,却在这荒僻的山径迷了路。
这雨怕是要下到天荒地老...他苦笑着抹去脸上的雨水。褡裢里的干粮早已发霉,仅剩的几枚铜钱在临村换了碗姜汤。风寒入骨,眼前阵阵发黑,恍惚间见一株老梅树在雨中摇曳,树下似有白影晃动。
公子...
一声轻唤如风过耳。柳梦梅强撑着眼皮望去——梅树下站着个素衣女子,执一柄油纸伞,伞面上绘着折枝牡丹。她不言不语,只朝他微微颔首,转身向林木深处走去。
姑娘留步!他踉跄追去,却见那身影飘忽如烟,引他穿过坍塌的围墙,来到一座荒废的庵堂前。匾额斜挂,依稀可辨梅花庵三字。
2.
残卷遗韵
庵内蛛网密结,唯有一尊褪色的观音像还算完好。柳梦梅瘫坐在蒲团上,忽见供桌下露出半截木匣。匣中竟有几册诗稿,纸页虽已泛黄,字迹却清秀如新:
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他心头一震。这词句缠绵悱恻,分明是闺阁手笔。正待细看,窗外雷声大作,一阵狂风掀开腐朽的窗棂,诗稿如白蝶四散。
3.
池底画魂
次日天光微亮,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