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手机屏幕在黑暗中亮起,萌萌的指尖划过音乐APP的评论区。新歌单循环到第三首时,她被《凌晨四点的雨巷》评论区一条置顶热评绊住了脚步:前奏里的雨声采样来自2019年梅雨季的苏州,第三小节混着青石板的回声。

    鬼使神差地,她在这条评论下敲下:副歌部分钢琴泛音像沾着水汽的月光,让我想起大学时在宿舍楼顶晾的白衬衫。发送键按下的瞬间,锁屏显示00:03,春夜的风掀起窗帘角,带着樱花的甜腻钻进纱窗。

    鹤月正在赶论文的致谢部分,页面右下角弹出新消息提示。作为独立音乐论坛的资深乐迷,他习惯给每首认真听过的歌写技术流评论,没想到凌晨三点会收到这样诗意的回复。盯着屏幕上白衬衫与月光的比喻,他忽然想起去年在livehouse后台,主唱弹错和弦时,灯光恰好落在鼓手泛着汗光的后颈——那种意外的温柔感。

    要不要私信她指针在用户头像上悬停三秒,头像是幅水彩画,淡蓝色背景里浮着半透明的鲸鱼。资料卡显示坐标上海,和他同校的音乐学院,比他小两届。

    对话框弹出时,萌萌正在拆第二包味饼干。你好,我是‘雨声侦探’,想请教白衬衫晾在第几层楼会沾到月光的泛音末尾跟着个举着放大镜的卡通表情,让她差点把饼干渣笑进键盘。

    接下来的一周,他们的对话框成了流动的音乐博物馆。鹤月会在清晨七点发来条语音:听这首《晨雾未散时我们都是蒲公英》,第三分钟的口琴是我去年在布拉格跳蚤市场淘的录音。而萌萌总在晚自习后分享小众民谣:主唱转音时像衔着颗露水,你觉不觉得和《仲夏夜的萤火虫葬礼》里的三角铁声线很配

    周五深夜,鹤月发来份加密歌单,密码是白衬衫晾在顶楼第六根晾衣绳。解开封锁的瞬间,37首歌像打翻的调色盘在屏幕上铺开——从后摇到蒸汽波,从法语香颂到实验电子,每首歌后面都跟着简短批注:这首鼓点像你说的月光泛音副歌贝斯线让我想起你画的鲸鱼。

    萌萌红着脸回赠自己的云端鲸歌歌单,特意在《星轨是天空的年轮》下写:第一次听这首歌时,你刚好回复了我的评论,前奏里的钢琴声像你敲对话框的节奏。发送后立刻把手机扣在枕头上,耳尖发烫地数着心跳。

    要不要试试‘一起听’功能鹤月的提议来得突然,那时萌萌正对着乐理作业发呆。点击链接的瞬间,熟悉的《雨夜图书馆》前奏涌进耳机,却比平时多了份细微的呼吸声——原来对方开着麦克风。

    现在听到的是左声道的雨声,右声道藏着翻书页的杂音。鹤月的声音混着电流声,像浸在温水里的焦糖,你注意到1分15秒吗有个戴耳机的女生轻笑了一声,应该是录音时混进去的环境音。

    萌萌忽然想起上周在图书馆,邻座男生翻《和声学理论》时,指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和这首歌的编曲莫名契合。她悄悄打开手机备忘录,记下:鹤月的声音在C大调,尾音带着降E调的温柔。

    他们隔着3公里的距离,在同一首歌里捕捉那些被忽略的细节:第四首歌副歌前0.5秒的狗吠,第七首歌间奏里模糊的公交报站声,还有某首实验性作品里,主唱吞咽口水的声音让两人同时笑出声。当最后一首歌的尾音消散时,窗外的月亮正悬在宿舍楼尖,像枚被听旧了的银色唱片。

    鹤月在《城市浮游生物观测日记》的评论区写下长文,末尾突然提到:副歌部分的合成器音色,让我想起去年在复兴中路遇见的流浪猫,它蹭过我旧球鞋时,阳光刚好穿过梧桐叶打在它金色的眼睛里——就像此刻和我共享歌单的人,总在不经意间点亮那些被忽视的光斑。

    萌萌盯着复兴中路四个字突然怔住。那是她每周都会去的旧书店所在的街道,去年秋天她曾在那里喂过一只三花流浪猫,还给它画过幅水彩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会唱歌的鲸鱼说爱你简介 >会唱歌的鲸鱼说爱你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