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过。
而这一切,都被我最信任的老公亲手毁掉了。
起身准备离开时,我不小心碰翻了桌上的水杯。
弯腰去擦,却发现办公桌的抽屉底下,藏着一本被包裹严实的笔记本。
打开后发现,那是林明远从十六岁开始记录的日记。
厚厚一本,全是关于周晓雯的点点滴滴。
笔记本扉页写着:
与晓雯相识十二年,终身所愿唯有此一桩事。
林明远虽然身为农家子弟,但因为数学特长而进入县高中读书,恰好与市委书记下放锻炼时带来的女儿周晓雯同班。
日记记载了他如何对这个城里姑娘一见钟情,又如何因为出身卑微而不敢表白,只能远远守护。
直到知青下乡潮开始,周晓雯也被分到这个村子,两人才再次相逢。
翻到最新的一页,林明远写道:
晓雯终于答应我,只要能帮她拿到回城指标,她便愿意与我一同返城。
若想两人同行,必须有人立下大功才行。县里已经通知,若张岚的改革方案获批,将优先获得返城资格,我决不能让这件事发生。
我盯着这行字,眼睛干涩得再也流不出一滴泪。
默默将日记放回原处,躲在屋外一夜未归。
第二天清晨,我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回到宿舍。
林明远焦急万分,一看见我便将我拥入怀中:
媳妇你跑哪去了我找了你一整晚!
去河边散步,不小心睡着了。
我冷淡地回应。
他埋怨着帮我倒了杯热水:
傻丫头,这大冷天的,别吓我啊。
我已经把你的报告送到公社了,这次我特意找了个熟人,应该能很快批下来。
他细心地为我捶背,殷勤地询问我是否需要休息,完全是一个体贴入微的好丈夫形象。
我强忍着内心的痛苦与厌恶,佯装感激:
谢谢你,我想睡会儿。
林明远点点头,亲了我的额头:
我去开工前会议,你好好休息,中午给你做红烧茄子。
他刚走出门,我立刻拉起行李箱,将最重要的书籍和资料装了进去。
随后写了一封信给城里的大学同学:
英子,我遇到些问题,想回城商量解决办法,请帮忙安排住处。
信封刚刚放进邮递员的包里,就听见林明远在队部喊我的名字。
急匆匆赶过去,看见周晓雯站在那里,挽着刘伟峰的手臂,浅笑盈盈地看着我。
张老师,好久不见,听说你在改革方面很有建树啊!
林明远站在一旁,眼神中满是挣扎。
我冷笑一声:
哪有什么建树,都是些不成熟的想法,比不上周小姐的项目。
周晓雯挑起眉毛:
听林队长说你的报告今天已经送上去了,我和伟峰正好来公社办事,想和你探讨一下改革思路。
刘伟峰在一旁故作谦和:
是啊,张岚,你当年在学校里就是经济学高材生,想必有不少真知灼见。
我明白了,他们是来看笑话的。
3、
我心中冷笑,脸上不露声色:
报告已经送走了,没留底稿。
就算有,也是生产队内部文件,外人无权查阅。
周晓雯脸色一沉,刘伟峰立刻打圆场:
晓雯只是想提供帮助,你这人还是老样子,不懂变通。
林明远站在一旁,表情为难:
岚岚,晓雯可是拿过县里表彰的,她有经验,不如让她帮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