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点燃账册,却在火焰中用朱砂拓下了关键页的印记——证据必须保存,但不能直接指向张居正。
回到驿馆,他连夜给张居正写了封密信,只提漕帮垄断之害,绝口不提分赃名单。系统显示修正值上升5%,同时弹出警告:【检测到历史人物魏忠贤提前登场,未来宦祸风险+20%】。沈墨之望着窗外的运河,忽然意识到,自己改变的不仅是明朝的经济,更是整个权力格局的走向。
第七章
午门血诏(万历十二年·中秋)
午门广场上,三千言官正围着沈墨之的轿子。系统显示:【舆论值:沸腾(85%)】【言官诉求:彻查漕运贪腐,追究张居正连带责任】。沈墨之知道,这是反对派利用他整治漕运的契机,向张居正发起总攻。
沈大人既然敢查漕帮,为何不敢查首辅以权谋私吏科给事中雒于仁举着弹劾奏章,唾沫星子溅在轿帘上。系统解析:【关键人物:雒于仁(东林党前身)、动机:借反腐扩大党争】。
沈墨之掀开轿帘,突然对着众言官跪下。系统的舆论引导技能自动触发,他的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哽咽:诸位大人可知,去年黄河决口,徐州百姓易子而食时,是谁捐出了半年俸禄他摸出张居正的捐银记录,首辅大人若想贪墨,何须住在荆楚旧宅
言官们面面相觑,雒于仁的奏章差点掉在地上。沈墨之趁热打铁:漕运之弊,弊在制度而非个人。诸位若真关心百姓,就该和我一起制定《漕运永例》,而非盯着首辅的宅院!
系统提示:【舆论值逆转,东林党好感度+15%】。就在此时,午门钟鼓齐鸣,万历皇帝的圣旨到了:着沈墨之兼理漕运总督,即日起赴淮安开埠通商。沈墨之抬头,看见城楼上的万历朝他微微颔首,知道这是皇帝在借他平衡张居正的权力。
离开京城前,沈墨之去了趟报国寺,在于谦的祠堂前待了整整一夜。系统的共鸣功能再次启动,他仿佛看见那位力挽狂澜的少保在耳边低语: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方能太平。这句话,成了他整治漕运的核心纲领。
第八章
松江府开海(万历十三年·惊蛰)
松江府的码头上,第一艘挂着大明商队旗号的福船正在卸货。沈墨之看着雪白的棉花和晶莹的玻璃珠,系统显示:【江南纺织业产值+20%】【对外贸易顺差突破三百万两】。他知道,这是推行市舶司改制的成果——允许民间商船出海,只需缴纳10%的关税。
大人,有佛郎机商人求见。通事领着个留着大胡子的葡萄牙人,对方掏出一份文件,我们国王想与大明签订通商条约。沈墨之接过一看,竟是用拉丁文写的《中葡贸易协定草案》,系统自动翻译成中文:【要求割占澳门作为永久商港】。
他冷笑一声,提笔在割占二字上画了个大红叉,改成租借:每年五百两租金,可在澳门居住,但须遵守大明律法。葡萄牙商人脸色剧变,却见沈墨之身后站着两队火铳手——那是戚继光特意调拨的海防卫队。
当晚,沈墨之在松江织造局主持新型纺织机的试用。这是他根据《天工开物》改良的五锭纺车,效率比传统纺车提升三倍。系统提示:【解锁技术:棉纺工业化(可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他摸着光滑的棉布,忽然想起现代史书里的万历中兴,此刻正在他手中一点点变成现实。
然而,系统的警示灯突然亮起:【检测到后金部落异常活跃,努尔哈赤提前三年统一建州三卫】。沈墨之握紧罗盘,知道辽东才是真正的主战场。他决定将漕运赚来的银子分出三成,秘密送往蓟州——那里,戚继光正在按照他的建议,训练一支完全由火器装备的神机营。
第九章
京师鼠疫(万历十五年·大寒)
北京城笼罩在灰黄色的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