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既保留了老味道,又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一次乡村旅游论坛上,毛二作为代表发言。他站在聚光灯下,有些紧张地说:我们不想把农村变成第二个城市,而是想让城里人看到,科技和传统可以在这里和谐共生。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许多民宿经营者纷纷前来取经,田园居成了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乐田初中那年,村里来了一批外国游客。大花发现语言沟通成了大问题,便鼓励乐田当翻译。起初孩子还有些怯场,但在父母的鼓励下,他带着外国友人参观果园,用英语讲解如何嫁接果树。看到客人们竖起大拇指,乐田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从小生活的这片土地,原来有着如此独特的魅力。
随着影响力扩大,毛二和大花开始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他们牵头成立了乡村发展基金会,用民宿的部分收益资助村里的贫困学生,还为留守老人建设了日间照料中心。大花在照料中心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毛二则带着志愿者帮独居老人修缮房屋。
一个深秋的傍晚,乐田带着同学回家做作业。孩子们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乐田指着远处的智能大棚对同学说:等我长大了,要让这些大棚能自己‘说话’,还想开发会讲故事的农具!大花端着刚烤好的红薯走过来,笑着说:好啊,我们等着乐田带我们走进未来!
毛二站在门口,看着满院的欢声笑语,又望向远处金黄的稻田。这些年,田园居从一间普通民宿发展成乡村振兴的标杆,变的是不断更新的设施和理念,不变的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晚风拂过,带着稻谷的清香,他知道,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新的故事正在孕育,就像种子在土壤里积蓄力量,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绽放。
第五章薪火相传
时光飞逝,乐田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农业科技大学,主修智慧农业专业。临行前的那个夜晚,毛二和大花坐在儿子的房间里,看着墙上贴满的奖状和照片,眼中满是骄傲与不舍。在外面照顾好自己,遇到困难别硬扛,给家里打电话。大花一边帮乐田收拾行李,一边反复叮嘱。乐田紧紧抱住父母: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学习,以后带着新技术回来建设家乡!
大学期间,乐田时刻关注着村里的发展。他利用假期时间,带着同学回到田园居,对智能大棚进行升级改造。他们引入了AI图像识别技术,能自动检测农作物的病虫害;还开发了一套VR农耕体验系统,让游客戴上设备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农耕的魅力。这些创新让田园居再次成为行业焦点,吸引了众多农业专家前来考察。
与此同时,毛二和大花也没闲着。他们发现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村里的餐饮卫生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于是,夫妻俩联合村里的民宿主,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制定了严格的行业标准,定期组织村民培训。大花还把自家的厨房开放成农家美食课堂,手把手教大家制作地道的农家菜,统一口味和品质。
一天,村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知名的纪录片导演。他被田园居的发展故事深深吸引,决定在这里拍摄一部关于乡村振兴的纪录片。镜头里,毛二在智能大棚里讲解新技术,大花带着游客制作手工陶艺,乐田和同学们调试着新的科技设备,村里的老人们则围坐在树荫下,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这部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田园居彻底火遍全国,甚至有国外的媒体前来采访。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田园居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资本找到毛二和大花,提出要投资扩建,把田园居打造成豪华度假村。面对高额的利润诱惑,毛二却坚定地摇头:我们不能忘了初心,‘田园居’的根在于乡村,在于那份质朴和自然。夫妻俩拒绝了资本的注入,而是选择和村民们一起,成立了村集体股份公司,让每家每户都能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