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3章
的苦味,我知道,从他袖口飘出的苦杏仁味歪斜得恰到好处,像斯大林在1941年秋常有的疲惫模样。解开衬衫,胸前的三颗假痣在灯光下泛着乌青,左胸。远处传来德军空袭的爆炸声,震得地堡墙壁簌簌落灰,却让心跳渐渐平稳——比起死亡,更可怕的是被贝利亚的怀疑凌迟。

    十四点整,卫兵敲门通知准备出发。我对着镜子调整烟斗角度,烟嘴咬在右唇角,缺牙的齿缝刚好露出半颗犬齿,这是1936年宪法颁布时的官方照片角度。镜中人的灰蓝色眼睛里,农民的惶惑正在被某种坚硬的东西取代,像冻土在寒冬中冻结成冰。

    手指抚过桌面,触到老人留下的胡桃木镇纸,边缘的缺口是1940年拍桌训斥莫洛托夫时留下的。突然想起冷藏室里的遗体,左脚小趾少了半截,那是1913年流放时被镣铐磨掉的,而我的脚趾此刻正完好地蜷缩在靴底——这个只有贝利亚和朱可夫知道的细节,至今未被提及,像颗埋在鞋底的地雷。

    走出地堡的瞬间,莫斯科的寒风灌进领口,带着硝烟、煤灰和烤焦面包的气息。远处的红场传来隐约的军乐声,混着德军炮弹的尖啸,却比地堡的寂静更让人安心——在死亡面前,谎言反而显得具体而微。

    贝利亚的轿车停在走廊尽头,他靠在车门上,指尖夹着的香烟明灭不定,目光扫过后颈时,像在检查伤疤是否因冷汗而褪色。我点头致意,他回礼时,袖口的氰化物香囊轻轻晃动——那是高个子特工同款,也是我藏在袖口的胶囊的孪生兄弟。

    当阅兵车的引擎声在地堡外响起时,我摸了摸口袋里的婚戒,内侧的“娜杰日达,1919”硌得指腹生疼。后视镜里,自己的倒影与老人的照片渐渐重叠,唯一的区别是——他的眼里有真实的伤疤,而我,有真实的恐惧。

    朱可夫的越野车在前方开路,车灯刺破晨雾,照见路边堆砌的街垒,以及墙面上新刷的标语:“斯大林和我们在一起!”字迹未干,石灰水顺着砖缝流淌,像流泪的眼睛。我知道,贝利亚的怀疑会像这些未干的字迹,在寒风中渐渐凝固,而我必须让整个苏联相信,那些标语上的每一个字母,都刻在斯大林的骨血里。

    阅兵式的军乐声越来越清晰,后颈的结痂在颠簸中微微发疼,却让我想起老人临终前的话:“贝利亚的怀疑是把钝刀,越躲越疼,不如迎着刀刃走——因为他不敢真的割下去。”

    轿车拐过红场街角,列宁墓的尖顶在硝烟中若隐若现,我看见观礼台上攒动的人头,听见千万人压抑的呼吸。掏出烟斗时,烟嘴的咬痕正好贴合齿缝,像块量身定制的拼图——从在会议室说出第一句话开始,阿列克谢·西多罗夫就不再是被追捕的农民,而是必须让贝利亚、让朱可夫、让整个世界相信的,带着察里津伤疤的斯大林。

    德军的炮弹在远处爆炸,气浪震得车窗嗡嗡作响,却盖不住即将响起的“乌拉”声。我望着镜中的自己,后颈的假伤疤在晨光中泛着暗红,与克里姆林宫塔尖的红星遥相辉映——原来最完美的谎言,从来不是天衣无缝,而是让怀疑在信念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替身:开局扮演慈父?简介 >替身:开局扮演慈父?目录 >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