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我有发财计 请里正主持公道
草鞋,要么一只破洞的布鞋,脚掌上被细草和树枝割了好多口子,庆脆脆正糊了白面胶,做鞋底子。

    她打算做五双新鞋,三叶子和她一人一双,另外三双是给丈夫的。

    粗布便宜,她买了一整匹,盘算着一家大小做成两套换洗的衣衫,再缝上两张褥子,竹板床平实,垫了再厚的茅草还是咯人,还是褥子好。稍微好一点的麻布就做鞋面和贴身的里衣。

    一顿盘算,家里的活只多不少。

    王二麻子喜欢听脆脆絮叨,她声音好听,跟树上的黄莺鸟似的,而且字眼里都是对这个家的好。

    主要是对他的好,他私以为恨不能听脆脆唠叨一辈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正听她说起做耐实的鞋上山也好,于是道:“脆脆,春分一过,我得去和村里的渔夫一起出海了。”

    他身上有力气,一网下去都是鱼虾,有的船家不会捕鱼便会赁船出海,一天两个铜板。

    往年春分到秋收,村里没有庄稼地的汉子会互相成团,三两个共同出钱雇上小船和渔网,一天来回,海货能有不少,尤其是鱼值钱,一条三斤多的鱼能卖上二十个铜板。

    每年最挣钱的时候就是出海的这段日子,每天都能有十来个铜板的进项,积攒起来到了秋天的时候正好够交税银。

    出了税粮,家里就不用出人去服徭役。

    花溪村不是离海最近的村子,村里人有一半人口有庄稼地,都是农户人,剩下的人总要有谋生的路子。

    平民百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庆家往出走三道门的秦家人,三房加起来六口男丁,都是渔夫,常年以海为生,院子里外都是鱼腥气。

    庆脆脆猛地想起一事,“往日多打回来的鱼要是卖出去,最后怎么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王二麻子道:“买鱼都是买新鲜,要是当天的卖不出去,隔夜发臭,就只能扔埋了。有些渔夫家近,要是有活水养着,也能存留一段时间。”

    但是海鱼耐不住浅水,时间一久失了活性,也卖不上好价钱。

    庆脆脆心里砰砰跳,只觉自己发现了一桩好生意。

    上一世进了县太爷后院,遇到一个福州出身的鱼女当姨娘,她家世代鱼樵,爱好海货鱼鲜的吃食,奈何有些海味无法留存,过了季节便吃不到,闲着无聊便盘算着做成海干货。

    那时她们走地近,曾一起尝试做过醪糟鱼酱、小黄鱼干等各种。

    如今一想,岂不是可以铺陈开做大做强?

    据她所知,镇上还没有哪一家是做海干货生意的。

    就连几个海味食馆都是寻常蒸煮,不曾有什么鱼酱。

    她安耐住心里的激动,心里在筹划着章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王二麻子并未察觉小妻子陷入沉思,估摸着时辰到了,叮嘱三叶子去睡觉。

    一夜沉睡,庆脆脆和王二麻子刻意换了最破烂的衣裳去里正家。

    出门瞧着天上卷积着乌云,今日应是雨天。

    两人回头看看屋顶,确定边角都收拾地齐整,带上三叶子一并出门。

    王二有些庆幸:“幸亏咱们竹屋子起得快,要是再晚几天,屋子里肯定要漏雨水。”

    庆脆脆也点头,家里只有一件旧蓑衣,王二将三叶子背在身上,一路都是大跨步,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里正屋子。

    春耕翻地过了,农户人终于能歇上几天,天上落雨正好能浇灌土地,也不必要挖渠灌地。

    里正就在屋子里,里正娘子姓罗,瞧着他们三个到了,不问缘由,先倒了三碗热水递过来,“老天爷赏脸,选在了今天灌雨,地里的庄稼们正等着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生后我选择嫁给王二麻子简介 >重生后我选择嫁给王二麻子目录 > 我有发财计 请里正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