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如日中天
没记错的话,崔家和龙藤地产早就合作了,双方不是已经在一起努力了吗?”
崔德奇锐利的目光盯着沈青云,一股无形的压力瞬间袭来。
这是他几十年商场打拼积累下来的气场和经验。
比起香江的四大家族,龙藤还很年轻,无论是沈青云还是别的高管,都不如这些老江湖有心机。
沈青云不急不忙,手里把玩着个茶杯,随意地提到:“听说奥门建筑协会的运输业务大部分都交给信德集团了。”
崔德奇眼神一紧,随即鼓掌称赞:“釜底抽薪,真是好策略。”
确实,如果把奥门的产业比作何家的身体,那么地产业和运输业就是何家的两条腿。
何鸿升的信德集团成立于1972年,主营运输、地产、酒店、娱乐及投资,乃至香江都有重要地位。
信德集团是奥门建筑协会唯一的合作商,奥门八成的建筑材料运输都由它负责。
如果信德失去建筑协会的订单,运输业务会受重创,地产项目也会陷入麻烦。
要知道,何家手里正在开发或准备开发的土地占了他们大部分的现金流。
沈青云轻轻一笑,说话时语气温和:“崔先生别开玩笑啦。
赚钱嘛,不就是你情我愿、互惠互利的事吗?龙藤物流有吐露港这香江最大的内港,还建起了连通新界八个区的公路,咱们的实力,可不小呢。”
在西贡那边,我们打算搞一个能跟葵涌相提并论的集装箱码头,把内地和香江紧密连接起来。
在奥门那里,我们正在搞的九澳港已经比奥门的其他港口都要大了,专门做东南亚的生意。
就地理位置来说,香江除了包船王的船队外,哪有哪家运输公司比得上龙藤物流的发展潜力?
沈青云的话铿锵有力,在整个包厢里回荡。
他这番话不仅让崔德奇佩服,就连崔太太何莉贞也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吐露港和九澳港,前者是香江历史久远的内港,后者则是奥门新兴起的港口,崔家对这两个地方都不陌生。
但龙藤物流即将开发的西贡码头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要知道,葵涌码头可是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有九个码头和二十四条泊位,占地两百七十九公顷,能容纳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每年能处理超过一百八十万标准箱。
如果沈青云说的是真的,那这个西贡码头可不得了,或许能让香江取代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中心。
而且,龙藤物流控制着吐露港、西贡港和九澳港,仓储业务已经是稳坐钓鱼台了。
“龙藤物流现在到底有多大规模?”崔德奇直接问道。
沈青云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示意旁边的苏星柏。
“崔先生,我们公司除了仓储业务,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物流运输,包括陆运、海运,还有正在筹划中的空运。
我们有名员工,300辆运输车,70艘货轮,总载重量达到了500万吨。”苏星柏立刻站起来介绍道。
听到这话,崔德奇和何莉贞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包船王,香江最大的运输巨头,主要是做海运的,有210艘船,总载重量210万吨。
而龙藤物流的船队数量和载重量分别是包船王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这简直难以置信!
包船王经营了至少三十年才达到现在的规模,而龙藤物流的母公司龙藤集团成立于1982年5月,到现在不过一年多的时间。
龙藤物流成立的时间更短,可能还不到一年。
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全球都是少见的。
此外,崔德奇特别留意到龙藤物流的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