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04章 啃下这块硬骨头
    二十家轻奢店专营高端正品,年利润高达几十亿,规模也达到百亿级别。

    至于龙藤医药,虽然还在筹备阶段,但已经得到庄家、霍家和包家的支持,旗下清风医院已开设十八家,每天门庭若市。

    未来,龙藤医药必将成为香江医药行业的领头羊。

    龙藤电子和龙藤医药的选址已经定下,唯独龙藤服饰还没确定。

    沈青云的意思已经很明显。

    “龙藤服饰可以落户新会。”沈青云认真点头后,从梁笑棠手里接过两份文件,分别递给崔德奇和何莉贞。

    崔德奇夫妇接过文件,面露疑惑。

    沈青云轻轻一笑,接着说:“除了龙藤服饰,我们还为新会给来了一份特别的惊喜。”

    “你们手里的文件,是关于新会港建设的具体计划。”

    “嗯?”崔德奇和何莉贞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在文件上,开始仔细起来。

    坐在旁边的龙藤地产分公司经理梁笑棠站起来,开始讲解:“我们请教了港大的建筑专家,结合现实情况得出结论。”

    “新会银洲湖处在潭江和西江的交汇点,有天然的优势建江海联运港口。”

    “从新会港经崖门口出海,可以直接通向沿海各个港口以及世界其他地方。”

    “距离香江98海里,距离奥门47海里,这是珠江水系中最好的出海航道之一。”

    “按照我们的计划,新会港会分内港和外河口港。

    一期工程将建两个500吨泊位、一个500吨泊位,还有三个300吨级泊位和三个300吨级泊位。”

    “最大能够容纳五千吨级货轮通过。”

    不得不承认,龙藤地产的这个规划让崔德奇夫妇非常感兴趣。

    两人都是新会县出身,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

    从1979年开始,夫妻俩已经捐赠了数百万港币,帮助修建了学校、医院、宾馆和大楼。

    古人常说,给人一条鱼不如教他捕鱼的方法。

    他们早就意识到,仅仅依靠捐款和资助并不能真正推动新会的发展。

    龙藤的规划就像给新会给提供了一个聚宝盆,龙藤服饰短期内就能为新会创造很多就业机会。

    而新会港将是新会长期的经济支柱,只要航道通畅,来往的船只就不会断。

    崔德奇夫妇互相看了一眼,眼中都透露出心动的神情。

    崔德奇立刻说道:“崔家愿意和龙藤合作,但我们有个条件。”

    “请说。”沈青云伸出右手示意他继续。

    “新会港的建设要尽快开始,关于我们和新会的会谈,崔家可以帮忙联系。”

    “这个港口建设,崔家也要参与。”

    崔德奇清楚地提出了两个要求。

    在他看来,新会港不仅是支持家乡发展的一个措施,更是稳赚不亏的生意。

    新会港作为海河港,投资比九澳港、吐露港这些海口港要少得多。

    而且,它的容量有限,最多只能容纳五千吨级货轮。

    所以,一期工程的投资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亿,由龙藤和崔家共同出资,几十亿的资金,崔家完全可以负担得起。

    “可以。”

    “董事长已经授权我全权负责新会港及奥门的事宜。”

    沈青云点点头补充道。

    龙藤集团对新会港项目进行了评估,预计一期投资需要一百二十亿。

    龙藤地产正在忙建九澳港和西贡港这两个深水码头,钱快不够用了。

    为了让新会港能顺利完工,龙藤高层早早就打算拉拢崔家一起投资。

    崔家不仅有钱,还有很强的人脉,这对新会港快速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港片:我,商界大佬,纵横香江简介 >港片:我,商界大佬,纵横香江目录 > 第104章 啃下这块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