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_分节阅读_
    钱俊走得很匆忙,走之前将自己那个防水的耐克书包送给谢元淼了,因为谢元淼那个书包已经用得非常旧了,而他每天都还要背着书包上下学,刮风下雨的日子都不能免掉,又舍不得换新的,他作为朋友,看不下去很久了。

    谢元淼没有拒绝,将自己参加奥赛得奖发的那支派克钢笔送给了钱俊,礼物不在于贵重与否,要有纪念意义。

    钱俊的离开,给初三一班并未带来多大的变化,只是谢元淼稍稍有些不适应,以前放学的时候,总会有个人在车棚那儿等他一起回家,现在那个人不在了,碰到台风雨的天气,也没有人可以一起抱怨、一起同甘共苦了。

    然而日子总还是要继续,谢元淼卯足了劲在家与学校之间奔波。每天晚上在灯下学习的时候,弟弟妹妹陪在一旁安静地写作业,就觉得日子格外充实有干劲。

    因为周末要补课,谢元淼每个月就只能酿一次酒,月中的时候把米煮下,到了月底或者月初放假的时候,就将酒酿出来,因为一个月只酿一次,每次的量也就尽量大一些,以供应那些老顾客的需求,也保证自己的收入尽量多一些。

    酿了有几个月的酒,还真是熟能生巧,谢元淼已经能掌握到酿酒的技巧了,酒一次比一次酿得好,跟他妈的水平不相上下了,开始还有老顾客借机压压价,后来也不压了,因为知道这几个孩子也不容易。

    虽然人们茶余饭后会说谢应宗的不是,不该停妻再娶,对不起黄美云和几个儿女。但更多的是唏嘘黄美云的狠厉,居然这么狠心,杀了丈夫,然后自杀,留下几个未成年的儿女给唐七巧那个女人去欺凌,让孩子们多可怜。但不管别人怎么说,舆论怎么斥责,道德怎么公正,都无法改变现状,当事人死的死了,躲的躲了,只有几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还在默默承受着这一切的后果。

    祭祖祭神是潮汕人家的大事,逢年过节就别说了,春秋两季也有祭祀,祖宗的忌日、神仙的生日,几乎一年到头都不会断,隆重的日子,全家老小都要到场。但是谢应宗却自从出事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看样子他是永远不会回来了。清明那次本来是回来祭祖的,但是还没来得及祭祖,便出了事,回广州养病去了。病好后也没见回来过,就连七月半那么重要的祭祖活动,他也没露过面,端午中秋就更别提了,反正父母都不在了,也没人约束。

    谢应宗不在家,谢元淼就成了一家之主,祭祀爷爷奶奶不用他操心,他就祭祀他妈,年轻人很多规矩不懂,就只能依葫芦画瓢,尽心去做罢了。

    这年秋天,郑世钧从香港回到内地老家,郑氏集团在老家投资修建了一座医院,他代表父亲回来参加落成剪彩仪式。仪式完成之后,他又回郑氏祠堂探望了一些亲戚。县里领导听说他回来,特意让教育局准备了一场隆重的欢迎仪式,请他去参观并指导工作。因为郑家的慈善基金会为本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设立了奖学金和贫困助学金,还重修了县图书馆、在郑永柏的母校大新镇中投资建设了教学楼。

    这些事对郑家来说,其实都是些小事,对县里的教育投资,其实只是整个潮汕地区教育投资的一部分,要是郑家人没回来,县里也不至于特意去请人回来举行这么个仪式。但是人家回来了,正好又回乡了,县里怎么能没有表示呢。

    郑世钧其实并不喜欢这种活动,但是人都回来了,当地父母官来请,总得给个面子的,郑世钧就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说这么着吧,就去父亲的母校参观一下,顺便做个演讲好了。于是一大群县里的父母官都跑到大新镇中来了,一时间,小小的镇中张灯结彩,变得热闹无比。

    郑永柏的母校,就是谢元淼就读的这所学校。郑世钧来参观这天,全校学生都换上整齐划一的校服,就是没款没型的蓝白条校服,每个学生都订了一套,学校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负心汉统统去死简介 >负心汉统统去死目录 > _分节阅读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