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万灵之佛
、耳聪目明、牢记‘明’字的深刻含义,才能出头,才算成功。这个解释,你满意吗
我早已说过,‘二龙戏珠’与‘二龙捧珠’,一字之差,差之千里。是‘戏’是‘捧’,取决于‘真龙’。曾傲又问,阁下想将昌元县改成什么名呢
朱元璋环视了一下,指着山下那一片苍翠,说:我希望,经历过灾难的昌元县能像这田野一般苍翠,像这万灵山一般葱茏。改成‘荣昌县’如何
荣昌县荣昌繁荣昌盛——很好。
你赞成,我就放心了。朱元璋显得十分真诚,回首望了望山峦,道,这万灵山,真是好,希望这里‘万事万灵’。
那么,希望当今天下也能‘明朝明生’吧。
明朝明生朱元璋咀嚼着明朝二字,换个读音,不就是他的王朝吗于是,他真的释然了,笑道,我来这一趟,原本是请你去应天府的,我希望你在朝廷助我一臂之力,好好地‘捧’着我。
曾傲的目光落在濑溪河里万灵石上,说:你看那块石头,像不像一顶乌纱帽
像,真像。
昌元县既然改成了荣昌县,那么,我就给那座桥起名为‘大荣桥’吧。濑溪河上游的大足,有宝顶山,那里的石刻令我向往。一衣带水,一脉相承,万灵山千佛洞以及朝阳洞里的石刻,其实都是宝顶山石刻的前身。万灵山洞穴里还有一尊金佛,证明万灵山是一座可以弘扬佛法的灵山。所以做官嘛——曾傲思索了一下,吟出一首诗来:
万灵明月双灯照,纱帽落在大荣桥。
烈马不用缰绳套,蜂子不过济公桥。
好一个‘烈马不用缰绳套’!朱元璋哈哈大笑,你不就是一匹烈马吗
雪神跟我一起入了佛门,再烈,也会被佛度化的。
我从佛中来,你向佛中去,曾傲,你我今生,也算缘分不浅啊!好!好!好!朱元璋笑道,听说万灵山一带的百姓善于养蜂,看来,我以后要多吃这里的蜂蜜了。濑溪河里那顶‘纱帽’,是老天爷给你曾傲的,也只有你配它。天地间,只有一个朱元璋,也只有一个曾傲。
艳阳高照,天空晴朗,山清水秀的这方土地,将是曾傲一生的栖息地。他远远地转过身望着叶青、蓝沁雪的坟地,心里说:雪儿,你当然不知道,我早已解开自己的命盘,不走争夺天下之路,必走出家之路,哪一条路,都注定你我无缘。我不愿意看到你死,可你终究离我而去了,这是你我的宿命,真是天意不可违啊!想着,眼里蓄起莹莹泪水,模糊的视线里,蓝沁雪临死前的脸庞浮现出来。
过了一会儿,他吞咽了从心里涌流着的泪,望向朱元璋离去的方向,自语道:雪儿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那座大荣桥。朱元璋,你放心吧,卧龙已永远不再苏醒,天下一统,是你我都希望的风水格局。这是雪儿做你几日义女的奉献。
随后,曾傲帮助戴崇定修建城池,城建图自然掌握在他手里。这座城池,从戴崇定第一次重建朝天门开始,前后总共修建了二十七年。城池共有十七道城门,顺应风水,讲求生克,应九宫、八卦之象而构筑,以示金城汤地的含义。这十七道门,有九门是专供力夫挑两江河水入城的水门。后来,城内火灾频生,官府认为乃水门洞开不能制克火星之故,便将八道水门统统封闭,从而民间有了九开八闭之说。
公元1674年(明洪武七年),朱元璋下令正式将昌元县改名为荣昌县。
重庆城池建好后,有人突然发现,荣昌县县衙内的十七棵黄葛树,其方位就是按照重庆城池的十七道城门栽种的,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就不用多说了。
同时,朱元璋下令将万灵寺扩建为一座规模庞大的寺院,并将那山洞里藏了几百年的金佛请出来供在大雄宝殿。数十年间,曾傲成为一代高僧,广收门徒,荣昌